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立身之道
自己的主见,如果你不能够以服务代替领导,以谦虚来领导别人,别人只要稍微动动手脚,或是不愿意配合,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这四句话虽然简单,却不容易做到。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有四件事是必须破除的,就是不任意猜测,不坚持己见,不顽固拘泥,不自我膨胀。也要设法把“自我执着”化解,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道家更为开阔,不仅对别人要尊重,对于宇宙万物都要加以尊重。

    最后一句话很有意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代表什么?代表我没有必要在每一点上胜过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某一点上各有优点,各有专长,所以不用去争。我如果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到时候轮到我上台,轮到我做一件事,我就自自然然去做。如果我每一样都去争的话,争到最后恐怕两败俱伤,别人看了你的优点,也不见得愿意承认。譬如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下围棋没有输过,为什么?因为我从来不下围棋。你听到觉得很好笑,有点阿Q的想法嘛,但是在老子思想里,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你一个人有多少本事呢?你参加奥运会,得到金牌,但不要忘记,奥运有几百种项目,你只是在这一方面胜过别人罢了。而且即便你能够胜过别人,也要不争,以“不争”作为处世原则,等到你非争不可的时候,别人自然会尊重你的专长。

    2、自己做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一句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话。这句话出自《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三十三章》)

    了解别人的是聪明,了解自己的是启明;胜过别人的是有力,胜过自己的是坚强;知道满足的是富有,坚持力行的是有志;不离开根据地的才会持久;死了而不消失的才算长寿。

    “知人”是指懂得人情世故,与人来往时了解别人。一个人了解别人说明他很聪明,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做内省的功夫,才能从整体上去观察“人我”,打破遮蔽。否则光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反而本末倒置。“明”在这里指“启明”而言,它不是一般的聪明才智,而是化解自我执着之后,走向悟“道”境界的启明。人一旦启明,眼界、心胸就完全不同了。如何了解自己?你必须静下来,“致虚极,守静笃”,虚静之后才能了解自己,这是老子修养的明确方法。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过别人说明你力量很大,但只有胜过自己才是坚强。因为真正的强者是可以自我做主的人。人如果不能胜过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能胜过别人,那只是表面而已。王阳明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要把山上的盗贼赶走很容易,为什么?给我军队,好好训练,就可以把山贼赶走;但要把心中的贼去掉就不容易了,因为心中的贼牵涉到人的欲望、想法、成见,很难去掉。怎样胜过自己?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倒过来,我想做什么偏偏不做,代表自我控制力掌握得很好,这样才能胜过自己。否则,只顺着自己的欲望走,很容易变成自己欲望的奴隶。

    “知足者富”,西方有类似的说法:“致富的最佳途径是减少欲望”。富有与贫穷是相对的。譬如你现在问我有钱吗?我说要看跟谁比,跟天下首富比,我这点钱算什么,简直穷的不得了。但是我自己并不觉得有所匮乏,反而很满足,因为别人再有钱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就像庄子说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一只鸟在森林里做巢,只需要一根树枝就够了;土拨鼠到河边喝水,所需的不过是装满一个肚子。人只要懂得满足,那就是富有了。

    至于“强行者有志”,这是我年轻时的座右铭。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志向,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学的天空简介 >国学的天空目录 > 四、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