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章 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在中国近代史上,那位创建“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天王,和后来奠立“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主席,实有极多的相似之处。

    洪、毛二人都是有枭雄之才,而失意怨恚的传统农村知识分子和草莽英雄。秀全考不取秀才,于一再落第之后,沮丧卧病,终于蒙上帝恩召,“升天”拜见耶稣,才决心舍正途走偏锋,搞他个一知半解,半调子的洋宗教来除妖济世。泽东考不进大学,在北大“偷听”时,受尽当时一批趾高气扬青年高知的屈辱,乃咬牙切齿钻入“地下”,受学于马恩列斯,以致终生抱他个有窍不通的半调子洋主义,来“兴无灭资”。以流寇方式起家、领导农民暴动,二人后来都做了“皇帝”。做皇帝之后,二人皆强不知以为知,推行个人臆断而误尽苍生。晚年更猜忌多疑,杀尽功臣;直至心理变态、嗜欲好色、秽乱春宫。但是他二人命运的收场,却有霄壤之别。毛氏寿终正寝,被装入水晶棺内,公开展览,任人瞻拜或唾骂。洪某畏祸自杀,被裹以黄绫,投入阴沟,任人鞭尸或叹息。

    总之,二人同是草菅人命、胆大妄为的风流人物、草莽英雄;同为半通不通的农村知识分子、小学教员、私塾先生,而幸与不幸之间,悬殊若斯!胡为乎而然呢?暂将毛公留入后篇,今且一论洪公的成败,以就正于高明。

    2.1 “改朝换代”与“改朝换制”

    首先吾人如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法则,来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便知洪杨革命实绝无成功之可能。理由是“时代设限”,非人力所可强求也。

    怎样叫做“时代设限”呢?盖我国历史上的草莽英雄,在天下大乱之时,逐鹿中原,他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都只是个简单的“改朝换代”——他们要打倒一个腐败的朝廷,摧毁一个腐烂的社会。然后在一片王石俱焚的废墟上,改朝而不换制,依样画葫芦,再画它两三百年,然后再让别人去打倒。

    不幸自“鸦片”战后(一八四二),西风东渐,人类的历史已经由“中古”进入“现代”。我国原有那一套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等的“传统制度”,在西洋的“现代制度”挑战之下,都无法原封不动地延续下去了。因此“时代”和“历史”对我们这新一辈的逐鹿中原豪杰们的要求,就不止于“改朝换代”,他们还得有点“改朝换制”的见识和能力——“换制”,不是只把名词上的“皇帝”换成“主席”或“总统”;把“司令官”换成“司令员”。它们还需要有点“质变”。搞“质变”,不特洪杨无此知识和能力。比他们晚了数十年的“总统”和“主席”们,还照样变不了呢!

    再者,搞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质变”——尤其是像咱们中国这个有二三千年未变的古老大帝国——也非一人一代,便可“毕其功于一役”的“突变”。它是“缓慢”的,经验“累积”的,分“阶段”前进的“渐变”。穷则变、变则通。其程序是迂回曲折,有得有失,流血流汗,最后才能摸索出一个长治久安的新制度;然后才能在世界政坛上和“先进国家”轮流坐庄,创造一个“超西方”(Post-Western)、“超现代”(Post-Modern)的局面来。

    所以在十九世纪中期来替天行道的洪杨诸贤,都只是具有“改朝”之才,而缺其“换制”之识。恕我再重复一句,纵使他们具有(如后来孙中山先生那样的换制之识),他们也没有搞“换制”的机运。西哲有言曰:“制度者,智慧与机运之联合产儿也”。二者缺一不可。

    有“智慧”无“机运”,则哲学家之幻想也;纸上谈兵也。“机运”未到,便“躐等”而行之,那往往就变成“先知先觉”的烈士。我国近代史上的“烈士”何止万千。台湾的雷震先生便是最近的一位。他的“智慧”和他应该有的“机运”,时间差距不过二十年耳。

    【附注】躐(l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清七十年2:太平天国简介 >晚清七十年2:太平天国目录 > 第2章 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