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章
    56

    被称为西藏的东大门的重镇昌都,位于澜沧江源头两条大河的交汇处,为看守好这一重要门户,多年来噶厦政府均派重兵把守。特别是在这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进军西藏之际,噶厦将全藏兵力的三分之一计七个代本全部和三个代本的一部等共八千多人布防金沙江一线,并将指挥这一线藏军的大权交给四大噶伦之一的昌都总管。认为只要守住金沙江扼守昌都,便能卡住入藏咽喉。

    格达一行到达昌都前的一天下午,一个身穿藏装、头戴狐皮帽的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汉森,刚抄收完一封电报,看了看,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即怀揣电报,走出大门,直奔远处的总管府而去。

    昌都总管府坐落于两河之间那块三角形地带的平坝上。戒备森严的大门口的两个卫兵都对汉森已经非常熟悉,此时见他走来,立即热情地微笑着向他立正敬礼。但汉森不屑一顾,趾高气扬地朝官邸里走去。

    汉森走上木板楼梯,经过描龙绘凤的走廊,走进一个装饰豪华的藏式客厅。

    勤务兵走来为他斟上酥油茶。

    汉森问道:“昌都总管在家吗?”

    勤务兵毕恭毕敬地回答说:“请稍候!”

    勤务兵进套间里请出年轻的昌都总管。

    汉森走上前去握手说:“你好!”

    总管邀请道:“请坐!”

    汉森还未坐下,便急着将电报递给总管。总管看了以后,皱了皱眉头。

    汉森说:“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格达此次来昌都,这里不是他的目的地,而是可能要去拉萨。”

    总管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汉森滔滔不绝的说:“当然。格达所在的白利寺,在甘孜地区虽然算不上大寺庙,但格达在当地,乃至整个康北一带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人物。30年代,红军长征路过甘孜时,他同红军总司令朱德关系密切,现在,他又是以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来的。在共产党的解放军已将兵临金沙江一线的时候,他窜来昌都,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于这一点,作为噶厦政府派到昌都的总管,你不能无动于衷吧?”

    总管摊摊手,不满地说:“我有什么办法呢?”

    汉森说:“至少应当阻止他,绝不能让他去拉萨。”

    总管感到为难,摇了摇头。

    7月下旬的一天,格达一行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到达昌都,决定住进老朋友霍娃仓家。刚走到霍娃仓庄园门口不久,霍娃仓便接到仆人的禀报喜形于色地迎了出来。

    “啊啧!古学啦!是达玛拉山的风把你给吹来的吧?一路辛苦了!”说着,他同格达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行了贴面礼。

    格达打量着霍娃仓说:“老朋友,别来无恙?”

    霍娃仓连连点头说:“好!好!古学啦,你呢?”

    格达强打精神说:“很好!我能从千里之遥的甘孜来到这里,就是最好的证明……噢!这次我可是带来了大队人马,都能住下吗?”

    霍娃仓高兴地说:“别说你这七八个人,我这里曾经住过一个排的藏军啊!”说罢,他附着格达的耳朵说:“你带这么多人干什么?差不多都是些年轻人,当局对这些年轻人恼火得很哪!”

    格达也放低嗓子笑着说:“他们除了我的随从人员外,还有我的朋友的儿子、孙子,打算同我们一道去拉萨朝佛,怎么,不行吗?”

    霍娃仓也不由地笑了,他说:“那好,那好,请进吧!”

    格达被迎进大院去后,益西群批和向巴泽仁领着大家卸行李。

    这时,一个剽悍的小伙子骑马匆匆赶来。

    降村一眼认出那小伙子是谁,迎着他说:“穷达,你怎么跑到这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格达活佛简介 >格达活佛目录 > 第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