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锄奸
    亲历者

    叶于良——时为北平抗日杀奸团成员

    郑需凡——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锄奸部组长

    张 晋——时为八路军太行第五军分区参谋

    编导手记

    本集节目中的口述人有三位,因为时长关系,只能取其断面管窥,无法展现更大范围的图景。我个人认为,关于锄奸这个话题,最值得再次说说的是叶老提到的抗日杀奸团。这期编导手记,个人的感想、触动,都不如那些生动的,却不为人知的抗团故事来得鲜活。如果有可能,特别想把当年天津和北平抗日杀奸团的故事,写成完整的一期台本,甚至发展成一个电影剧本。

    下面就来说一说抗团吧。

    抗团起于天津,资料显示,抗团成员的年龄跨度,从14、15岁到21、22岁,最小的甚至还没有上中学。这个团体的主要成员,除了国民党派来进行组织和控制的军统特工人员以外,多是平津两地的热血学生。杀奸团的最初成员,几乎都是平津几所著名的中学,如贝满女中、育英中学、天津中日中学、南开中学、大同中学等的高中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多数升入大学,杀奸团的成员也从中学生扩大到大学生。

    抗团成员身份特殊,多是达官显贵、富商名人之后。比如伪满总理郑孝胥的两个孙子郑统万、郑昆万,孙女郑昆仑;袁世凯的侄孙袁汉勋、袁汉俊;同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孙连仲将军的女儿孙惠君等。他们多直接参与刺杀爆破等行动,如冯治安将军的侄女冯健美,就是刺杀天津伪华北联合准备银行经理程锡庚的一号枪手。

    因节目时长关系,没有更多交代叶老的活动。实际上,行动前两天,李振英组织的会议定下的行动计划,是设立两个行动组,一个由李振英、冯运修组成,负责狙杀主要目标《新民报》主编吴菊痴;另一组由叶于良、刘永康(天津广东中学学生)组成,负责在第一组失败时狙击《新民报》副主编陈辋子。而另一些抗团成员孟庆时、纪采凤(贝满女中学生),李时勉(北大学生)等负责联络和接应。

    7月7日,日伪庆祝会召开后,抗团成员皆利用社会关系进入中山公园社稷坛会场。李振英发现现场日伪警戒严密,便决定改在会场外下手。而此时,纪采凤、朱慧珍等女学生开始悄悄向参加庆祝会的中国人递发传单。人们看到这些小姑娘衣着时髦、举止不俗,忽然递来抗日宣传品,几乎都是心照不宣,将宣传品悄悄揣在身上,并无一人喧哗或向日伪报告,台上台下俨然两个世界。刺杀吴菊痴后,冯运修没有停车,按照原定计划绕回西四家中去了。李振英迅速发出“得手”信号,通知叶于良和刘永康中止刺陈的行动,迅速转移。

    本来,抗团成员的行踪仍然有可能像之前的行动一样,凭借他们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灵通的内部消息,消失于无形。但这次刺杀吴菊痴的行动影响力巨大,1940年8月上中旬,日本华北特高课和北平宪兵队决定,采取搜捕行动之前,不和北平伪警方联系,直接调动伪满警察进入北平,展开了在北平天津两地同时进行的,针对抗团的“八月大逮捕”。这次行动中,抗团成员40余人被捕,北平大部分骨干入狱,天津组织也遭到重创。北平抗团负责人李振英,叶于良行动搭档刘永康,递发传单的孟庆时、纪采凤(一说纪凤彩),介绍叶于良加入抗团的郑统万、郑昆仑等纷纷被捕。

    关于冯运修牺牲的过程,作家萨苏的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8月6日深夜,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在西四北四条的住所,警觉的冯运修发觉有变,立即起床取枪走出卧室,携带抗团重要文件退到厨房,将其焚毁。日军破门而入,捕获了冯运修的父亲和弟弟,喊话叫冯投降。冯不予置答,继续冷静地烧毁文件。日军闻到烧纸的味道,试图强行冲击,冯运修果断开枪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2简介 >我的抗战2目录 > 第二章 锄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