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营造更好的媒体监督环境
    媒体监督需要环境,监督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媒体相关作用的发挥、监督效果的好坏。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生活等其他诸多方面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文化的发展等,都在影响着媒体。与此同时,媒体自身内部也涌动着一股“聚变”的态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网络日益兴盛,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正以强劲的态势扑面而来。

    媒体监督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媒体监督环境决定了舆论制度。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舆论制度。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舆论制度的制定必然要着眼于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二,媒体监督环境对媒体运行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主要受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在一些涉及国际新闻的报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其三,媒体监督环境还能影响到媒体的发展水平。众所周知,只有在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度里媒体才能迈开发展的步伐。

    资料链接 豆奶中毒事件:同是媒体,两种声音

    2003年,一起殃及3000余人的豆奶中毒事件,发生在辽宁海城。直到4月8日,卫生部才从媒体上获悉这一消息,通过电话向当地卫生部门了解情况,责令查明事故原因并且派出专家。至此,中毒事件已经过了20天。在豆奶中毒事件中,人们听到了媒体所表达出的两种不同的声音: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和《京华时报》等为代表的北京媒体,在肯定当地政府在卫生部的医疗专家组到来之后“终于有所动作”的同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学生和家长的立场上,以维护法律尊严和国家权威为己任,深入采访,认真报道,细致入微到每个学生和家长敢不敢说话的小问题上。虽然报道的只是一个豆奶事件,但是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消息、通讯和评论等报道形式多样而深入。与之相对,辽宁当地的众多媒体涉及豆奶中毒事件的报道,不但少得可怜,而且内容和形式也很枯燥、单调,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个声音:省、鞍山市领导陆续到医院看望受治学生;鞍山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召开专题办公会;海城市建立了事件“包保责任制”,近千名机关干部已经深入到学生家长中走访慰问并征询意见,帮助受治学生搞好医疗衔接。一起学生饮用豆奶中毒的事件,本可以在当地圆满地得到解决,却被一捂再捂,终于弄得沸沸扬扬。处在不同地区的媒体依旧是两种姿态,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掩耳盗铃”和“装聋作哑”两个成语来。

    媒体监督涉及很多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体监督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依靠党委政府、媒体、领导干部、普通群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握媒体监督的正确导向。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监督也不例外,也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媒体监督的矛头应该对准那些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人和事。但是,有的媒体记者滥用监督权力,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把目光盯在了名人、明星的隐私上,这不能不说是导向的偏离。媒体监督的原则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使之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实现媒体监督应有的功能。

    第二,注重增强监媒体督的生命力。监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而其又以维护社会利益为表征。因此,媒体的监督必须以社会利益为指南针,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就是以持续的关注来促成社会利益的维护与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简介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目录 > 四、营造更好的媒体监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