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其亡也忽焉
    罢免张圭奚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不久,张圭奚就被公安立案侦查,送到了看守所。马森第三次对张圭奚进行了讯问。这次讯问是与张圭奚相关的党政干部和执法部门腐败的问题,因此必须是工作组领导亲自出马。

    马森看到,张圭奚被看押在一个只有四五平方米大的小屋里,当时天气已经很热了,门窗上的水泥台子和铁栏杆被太阳一晒,热气一股股往里涌,跟蒸笼似的。张圭奚不曾想到他竟会过上这样的日子。

    往事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张圭奚又大谈特谈一番他过去如何如何。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明日黄花,终拂不去心中的隐痛。

    聊了一通后,张圭奚开始说“正经事”。张圭奚说,工作组到汕头的那天晚上,谷饶镇的一位副镇长慌慌忙忙地找到他,说这次上面动了真格,你张圭奚肯定脱不了干系,让他赶紧逃跑。说这不仅是他的主意,也是市领导的意思。

    张圭奚为什么没跑呢?一是工厂的生产离不开自己。他一跑,这几千号人的工厂就得停下来,损失太大。二是他很自信,认为工作组不止是来了一趟两趟了,哪次不都安全过关了吗?这次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事。

    副镇长等人的“劝逃”,说明当地政府已与犯罪分子勾结在一起。潮普两市之所以能掀起骗税狂潮,就是因为有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推波助澜,为虎作伥。

    张圭奚还交代,当时市里的某领导,说要到他的企业去“视察”。张圭奚立即赶到厂里迎候。这时,张圭奚翻箱倒柜找出了1万美元。当这位领导在企业“试衣服”时,张圭奚悄悄地把这钱塞进了领导的衣兜……

    对一些税务干部,张圭奚也小心“侍候”,时不时递上银子。一次,他陪着一些税务干部去深圳买房。尽管当时这些人说是借款,但张圭奚心里清楚,这借款肯定是有借无还。其中一位税务干部很鬼,没多久还让张圭奚给他打一张归还借款的收条,免得日后生事。

    张圭奚这般努力与官家人周旋,是希望得到这些人的庇护。如果自己光明正大,往外多掏一个子儿他不一定愿意。张圭奚是苦出身,过惯了穷日子,最看不惯的就是大手大脚。而在这些官家人面前,只能是挥金如土,不计其数。

    官家人给了他什么好处呢?张圭奚向马森交代,当地的税务干部每年都要按当地土政策与他谈一个缴纳增值税的比例,前些年,一般是1点几,到“807”工作组去的那年,已经过了2%。当年是市领导、镇领导带着税务分局的领导与张圭奚谈缴税比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官方希望收2.2 %,张圭奚希望缴2.1 %。最后,定了2.1 %。官家人让了步,张圭奚就得给人好处。

    增值税税率为17%,生产环节的实际税负大致在5 %左右。张圭奚为了把税率降至2.1 %,就必须有大量的虚假进项发票来抵扣。仅上一次税案,张圭奚就让别人为自己虚开10亿元虚假增值税进项发票,偷逃税款1.7亿元。

    与企业商谈税率,说明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在共做“税收文章”方面已经陷得很深,是在纵容企业用虚假增值税发票逃税,在纵容企业犯罪!

    我们在汕头看守所见到张圭奚时已是2002年的冬月,此时一审已经结束,判决结果尚未知晓。有人在私下里说,张圭奚大概已经知道了结果,可能已无性命之虞,要不怎么看他又有些气定神闲红光满面了。

    汕头看守所在市郊一个偏僻的去处,离牛田洋不远。听开车的小丁说,他的舅家就在这一带办了个海殖场,鱼贝海物之类的不少。小丁说,把你们放在这里我就去看舅舅了。小丁一说,我们立即就闻到了随风吹来的海水的味道。

    牛田洋过去出过大名,当年的许多知青在这里围海造田,弄得动静很大。从张圭奚的年龄推算,这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简介 >国家使命·共和国第一税案调查目录 > 其亡也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