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译本序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现代英国杰出的家、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于1885年9月11日生于诺丁汉郡一个煤矿工人的家庭。中学毕业后,在诺丁汉大学受过两年师范教育,当过工人、会计、雇员和中小学教师。1912年开始专门从事写作,以后长期旅居国外,到过德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澳洲和美洲。1930年3月2日,因肺病客死于法国尼斯的旺斯镇。在短暂的一生中,劳伦斯共写出长篇十一部,中、短篇七十二篇(内有五篇为未完成稿),此外还有诗歌、散文、剧本、游记、评论等多种,并留下了大量的书信。在他的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最能代表他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技巧的是他的。他的第一部长篇为《白孔雀》(1911),成名作为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儿子和情人》(1913);重要的长篇还有《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羽蛇》(1926)等;他在病中创作的长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由于某些性生活的描写,曾受到抨击和查禁。中、短篇集有《普鲁士军官》(1914)、《三中篇》(1923)、《骑马出走的女人》(1928)等。他的一部湮没了半个世纪的长篇《努恩先生》(写于1920—1921),经过整理,亦于1984年出版。此外,还有诗集《爱情诗》(1913)、《爱神》(1916)、《鸟•兽•花》(1923)、《三色紫罗兰》(1929)及剧本《大卫》(1926)、《一个矿工的星期五晚上》(1934)等多种。

    劳伦斯的作品多以自己家乡的矿区生活和农村生活为素材,并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病态社会和病态心理细致的刻画著称。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他的伦理观和社会观。他认为原始的本能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最重要的东西,要想把人从资本主义的虚伪道德和物质压迫中解放出来,从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要解放被压制的原始本性——主要是性爱,还包括受压抑的潜意识——他所要求的是这些天生本性的自由和灵与肉的和谐,即以解放人的原始本性,来对抗工业化文明对人的物化、异化,求得人性的复归。劳伦斯作品的基本主题是:反对工业化文明对人的本性的摧残和扭曲,主张人应该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按本性生活,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由于他的某些作品以犀利的笔锋揭露资本主义文明的罪恶时,又杂有以弗洛伊德观点描写男女情爱的内容,因此在评论界曾褒贬不一,颇多争议。劳伦斯的以描写人物感情与心理上的冲突为特色,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被认为是现代心理的开创者之一。而且他的创作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重大的开拓创新,使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有所交融。这一切,对当代西方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虹》是劳伦斯中最长的一部,它仍以劳伦斯家乡的矿区生活和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居住在德比郡和诺丁汉郡交界处科西泽村农庄主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和变化,透视了英国社会从前期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大工业社会过渡的情景。布兰文家世代居住的沼泽农场原本宁静、安谧,充满田园气息,可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在他们村子的附近开掘了一条运河,铁路也随之在不远处通过,邻近的伊尔克斯顿等地还开办了煤矿,出现了煤矿村。此时,老农庄主的小儿子汤姆接管了这份家业。他是个典型的英格兰自耕农,娶了个带着女儿的波兰寡妇,但由于文化和心理上的差异,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和睦,汤姆对继女安娜倒是宠爱有加。安娜长大后,和汤姆的侄子花边设计师威廉结婚。婚后的家庭生活同样也不美满,再次出现了心灵上的扭曲和不和谐。他们的大女儿厄休拉是本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虹简介 >虹目录 > 译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