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舍得的辩证法
    舍得股权、舍得现金、舍得变化,让江南春一路坦途,并逐渐开始扮演“收购狂人”的角色。江南春曾经和他的员工分享了一个“一根金条的故事”:有一个12岁的小孩,打算偷渡到香港,当时香港海关有规定每人只能带一元港币。在排队等候检查的过程中,小孩前面的一个女人被拖了出来,因为被查出身上藏有一根金条,她没能过关。马上,小孩伸手把缝在自己内裤里的金条拔出,顺着裤管滑在地上,并随即用脚大力将它踩入泥里。最后,海关人员并没有检查他就让他过关了,他只剩一元港币,但在街边吃了碗云吞面后依旧感觉阳光灿烂。再后来,这个小孩长大了,白手起家创立了佐丹奴,这个孩子就是黎智英。

    “用什么霸王防脱洗发水啊,你看我,把聚众收了头发就不掉了。”江南春开玩笑似的说出舍去3亿美元购进聚众后的轻松心情。“后来安全感加强了,方向感也就出来了。”江南春承认收购聚众让他的思维和情绪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分众公司也从此有了轻灵的感觉。

    2004年年底和2005年上市前后,分众遭遇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2004年,分众第二轮1250万美元融资尚未到位,凯雷独宠聚众宣布注资1500万美元,更增加了分众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也最有可能被聚众翻盘。2005年7月,分众在不被看好的担忧中上市,上市后投资商对分众能走多远依然极度不确定。

    另外一方面,真正的战争才刚开始,分众聚众拉开历史上最惨烈的对打,原来7折的广告,在和聚众对打之后直接变成4折。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着利润的下降,聚众变成了江南春最大的心病。“从公司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收购聚众绝对是个转折点。”分众CFO吴明东坦言。这个心病使得江南春等不及任何细节,只希望能快速解脱。

    收购聚众,自此天下太平。缓过气来的江南春,一路扩张先后进军手机和互联网行业,并试图把影响扩充到受众的每个领域。

    相对于收购框架媒介时包含与聚众拼速度的背景,江南春2007年用3亿美元收购好耶引发了更多争议。江南春坦言在收购聚众之后已经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口”,他说自己学会了如何正确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如今,人们经常惊叹于江南春对框架、聚众和好耶的完美三级跳,而分众也因此奠定了今日的霸主地位。

    当年,因为舍不得多给500万美元的现金,江南春拒绝了收购玺诚。如今成长起来的玺诚已经获得了几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成为分众在卖场领域最强劲的对手,也因此,分众卖场的毛利率较楼宇电视要低得多。“当初对对方的评价不够客观,比较情绪化,并购的基础过于看重价格而没看到未来的增值空间。”借助这种经过总结提炼的语言,江南春试着更精准地解读当年的失误。

    这种渐变和江南春的学习不无关系,“超强的学习能力”是分众团队所有高管谈到江南春时一致的感受。外出时,他总是带着纸和笔,这个大学里就学会的“吸星大法”,给他的10年永怡传播生活增添了无限创意,也让他对企业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论是从朋友、从业界、从客户那边,他都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2006年4月份,江南春参加了长江商学院CEO班,和马云、郭广昌、牛根生等为同学。除了必定参加班级活动外,对于每个同学的发言,江南春也无比重视,课堂上总会在纸上写写画画,等到上飞机后再拿出来自我消化。等回到分众,这些理论演变成纯粹的“江氏理论”,而后被江南春作为“CEO话题”和团队成员分享。和李嘉诚见面后,江南春像个乖学生一样在博客里写日志,上面罗列的一二三点心得就像学生做读书笔记一样认真。实际上,他把学习贯彻到各个环节。“有一次江总交给我的东西,居然是写在包装衬衫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简介 >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目录 > 舍得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