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贤 冉求归鲁
遗谋也。齐有三贤,鲍叔牙、管仲、晏婴并称。人皆称管仲有大功于齐,推居三人之首。丘以为当以鲍叔牙居首。叔牙摄相之日虽短,因知管仲贤才出于己右,力劝桓公莫记射钩之仇,自己愿以相位相让。这种公而忘私的大度,古今罕见。”

    陈湣公听了这一席话,佩服得五体投地,本想继续讨教,看夜色已深,便命内侍送孔子师徒去馆舍安歇。司城贞子奏道:“夫子乃微臣之老友,就请夫子寒舍下榻,以便随时讨教,也免得夫子馆舍寂寞。”

    陈湣公准奏。从此,孔子师徒便住在贞子府上,参预朝政,领取俸禄。就这样,孔子在陈一住三年。

    陈湣公一直待孔子为上宾,时常召孔子进宫,或驾临司城府拜访孔子,问政,问礼,切磋学问,但却无所成事。因为小小的陈国毕竟是处在吴、楚两大强国的夹缝中生活,常受两国欺凌。吴国尤其趾高气扬,这正是吴王夫差任用伍子胥打败越王勾践的第三年,自然也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

    一天,陈湣公由一贴心太监奉陪到司城府访问孔子,半路上听行路人说,鲁国司铎家发生火灾,全家被焚,并且殃及宗庙也化为灰烬。驾车来到司城府门外,孔子得报陈侯驾到,忙与贞子率弟子出门拜迎。湣公以上宾礼相还,由贞子引入正厅,分君臣礼坐下,彼此说了些仰慕颂扬的话后,湣公问道:“适才来时,听得路人说,鲁司铎家毁于火灾,且大火延及宗庙,但不知是哪一代的宗庙?”

    孔子双眉紧皱,略假思索后,很肯定地回答说:“烈火所及,必是桓公与僖公之庙。”

    湣公问:“怎见得呢?”

    孔子回答说:“礼制,祖有功,宗有德,不毁其庙。桓、僖二公,无功德可存其庙,鲁人不毁,天必毁之。”

    其实,桓公、僖公祖庙的存在,说明季氏在鲁国的跋扈。按照当时的礼法,祖宗的庙只存到四代为止,鲁国所以还保存桓公、僖公的庙,是因为季氏当权的缘故。桓公是季氏的直系祖先,僖公则是开始给予季氏封地的人。季氏为了纪念他们,所以特地将他们的庙保存下来。孔子一向反对季氏专权,嫉恶如仇,才说了这样的话。

    陈湣公对孔子的话将信将疑,随便畅谈了一会,嘱托贞子要以上宾款待孔子,然后便摆驾回宫去了。

    事隔不久,有鲁使到陈国来,陈湣公一打听,大火果然将桓公和僖公的庙焚为灰烬。孔子料事若神,湣公倍加悦服。

    来日孔子入朝谢礼,湣公询问治国要道,孔子一一详细对答,湣公连连叹赏。正当此时,突然有一只飞鹰集于庭树上,片刻坠地而亡。小鹰身上带着一只箭,箭头是汎石的,箭杆是瓘荆木的,长一尺八寸。陈硒公遍问群臣,没有人能够辨析这支奇特的箭,又问孔子,孔子说:“此箭颇有来历,乃北方肃慎国之物。昔者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各国均有贡物,肃慎国即贡此瓘矢石汎,长一尺有咫。武王欲昭令德泽于后世,镌六字于汎矢云:‘肃慎氏贡瓘矢。’分赏大姬配胡公而封于陈。古明王定制,分同姓以珠玉,以示亲亲;分异姓以贡物,以志远服。大王设若不信,可派有司遍查府库,可证臣言。”

    陈硒公立即派人入库检查,果然找到了同样的楛矢,砮矢上确实刻有“肃慎氏贡楛矢”六个蝇头小字,从此以后,湣公对孔子更加敬重,视为仙师尊长,事事请教。

    一日,陈湣公对子贡说:“孤今日方知圣人的确难能可贵。”

    子贡说:“但知圣人可贵,仍属无益,惟能委以重任,使其行道以化民,方为可贵。”

    陈湣公感到子贡言之有理,于是遇有大事,及任免官吏,必向孔子咨询而行。一班佞臣嫉贤妒能,孔子主持正义,他们恐怕官位不牢,便常在君前谗谮孔子。一日,佞臣伯专向湣公奏道:“先君灵公遗留一颗九曲明珠,贯线断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孔子传简介 >孔子传目录 > 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贤 冉求归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