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两进咸阳
    八百里莽莽秦川,尽披晚秋之色。老聃先生的牛驮在富庶的秋川之上走着。秋色虽老,但是那树丛之中染起的簇簇红叶,却能使你心头兴起一点春花俏美之感呢。

    他们又象以往那样,一路行走,经历了不少的地方。这一次他们是直线西行的。他们要直去咸阳,直接去见秦悼公。他要劝说悼公,请他实行德政,以道治国。这样,天下归心,秦可观矣。此时,他的心情是振奋的,胸怀里是雄伟壮阔、波澜起伏的。他竟于暮年之时直接走上了挽救苍生,挽救红尘的万里大程。试想,一个人在年轻时就常怀对人间的慈悲之心,就立志救世,到了这样的时候,能不振奋!能不壮怀起涛!

    他猜想,悼公是会采纳他的建议的。他知道,悼公的祖先秦穆公就是个能接受建议的贤德之人。

    这穆公,曾为他自己的不能接受建议而悔恨过。那是公元前六二七年。一次,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以及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去袭击郑国。老臣蹇叔和百里奚出来劝说。穆公不听。军队行到崤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竟至全军覆灭。当秦军将帅回国时,穆公对自己进行了痛心的责备。秦穆公说:“啊!我的官员们,听着,不要喧哗!我有重要的话告诉你们。古人说,‘人只顺从自己,就会多出差错。’责备别人不是难事,受到别人责备,听从它如流水一样的顺畅,这就困难啊!我心里的忧虑,在于时间过去,就不回来了。往日的谋臣,却说‘不能顺从我的教导’;现在的谋臣,我愿意以他们为亲人。虽说这样,还是要请教黄发老人,才没有失误。……国家的危险不安,由于一人;国家的繁荣安定,也许是由一人的善良啊!”

    “能真心悔改,秦穆公能真心悔改。”老聃先生在心里说,“即如有错,能真心回改者,不亦贤人乎?”

    夏历九月底,老聃主仆进入咸阳,住进一家姓刘的馆舍。和别的馆舍相比,这刘家馆舍是离秦宫最近的一家。在当时,这咸阳确实是个好生了得的城市。和周都洛阳相比,它虽说没有洛阳规模广大,人口众多,但是它却给人以新兴之城的感觉。干净古朴之街道,别具一格之建筑,那给人老树新花之感的城市风貌,都是其他诸侯国的国都所不能比拟的。

    老聃他们所住的刘家馆舍是在小巷深处的一个僻静地方。院里柳荫遮掩,大门里边还有一道影门墙。老聃他们居住的房屋是三间和农家普通瓦房相似的屋子。屋里也分里外间。那头青牛是在那边的草棚底下喂养的。吃饱了就拴在他们住舍门外的树底下。

    来到秦地,看着徐甲,他感起更亲了。象自己的孙子一样。比自己的孙子还亲。为了事业,他可以劳作一生,将最后一把老骨头都献上,他也感到这并没有什么不应该。这是他心甘情愿的。可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孩子,情愿跟随自己,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多好的孩子啊,多可爱的孩子啊!孩子啊,你不苦吗?他流泪了,他拉着他的胳膊让他往自己身边靠近一点,他看着他的脸,深情地看着他的脸,流泪了。

    他走出屋子,来到柳树下,蹲在卧着的青牛身边,可怜地摸着它的脊背,疼爱地看着它的脸,心里说:“青牛啊,为了我的事业,叫你吃累不小啊!”眼里泪水重又涌满了。这青牛看来真是懂得人性的,它用力地将头靠近他,很亲很亲似的,眼里也几乎象是流泪了。

    老聃先生今日如此动情,是不是因为远离故乡,来到异乡而致?说不是,也是;说是,也不是。人到异乡,容易亲亲,这是真的,老聃先生的动情,不能说不和这有点关系。但是老聃来到这里,并无身在异境之感,他觉得这里也是自己的家乡,秦人也是亲人,和自己家乡亲人一样。他放眼宇宙,常对尘世上所有的人怀着慈悲之感,常善救人,不弃人;常善救物,不弃物,情怀是很大的,甚至大得使某些胸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子传简介 >老子传目录 > 两进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