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9 浩荡荡胤礻题上前线 忙乱乱四爷镇后方
镶板,映着红日,璀璨夺目,光彩照人。车驾四周,是十二面明黄龙旗。在一阵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万万岁”声中,康熙缓缓地走下銮舆,向众人挥手致意。

    胤礻题从班部中闪身出来,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流着激动的泪水颤声说道:“请皇阿玛留步。再远送,非孩儿和臣子所能承受。儿臣胤礻题就此拜辞。儿臣当谨遵父皇训示,努力杀敌。请父皇安枕高卧,静候佳音。”

    康熙的心中也是十分激动。这样的场面,几十年没经过了。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一阵风吹了过来,撩起了他那花白辫子。唉,朕老了,要由儿子们去冲锋陷阵了,但愿胤礻题此去,不负朕望。他走上前去,虚扶了一下胤礻题,沉稳地说:

    “起来吧。该说的话,朕全告诉你了,你要好自为之。军情大事,要飞马报朕知道。不要挂念朕,只要前方得手,朕总是高兴的。你,出发吧。”

    胤礻题磕头领命,从鄂伦岱手中接过令旗,望空一挥。立时,号炮震天,军歌高唱,三千铁甲军士翻身上马,举起了明晃晃的战刀,在胤礻题的统率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十万大军西出阳关,这可不是件小事情,京师各部衙门立刻忙乱了起来。这些年,不兴兵,不打仗,太平加粉饰,哪还有战备可言呢?兵马一动,所有的弊端立刻显了出来。十四爷胤礻题的大军刚到西安,就飞马传来了十万火急的文书。说西域已经是严霜遍地,水结薄冰,要户部即刻发十万冬衣,以供将士御寒。胤祯接到军报,不敢怠慢,带着人到户部库房里一查,军衣倒是不少,可放的年头多了,拿出来,太阳一晒,风一吹,全部成了碎片。胤祯吃惊之余,马上想到了兵器,又飞马到兵部武器库,情形也是一样,刀枪剑戟,样样俱全,有的因为涂了油,还闪闪发光呢。可是,那枪把、刀把却早已朽烂了。弓啊、箭啊什么的,更是一撅就断。这就够让人着急了,还有更难办的事儿呢。胤礻题在前方又发回了六百里加急军报,说甘陕总督调给大军的粮食,全是霉烂变质的,草料也不够使用。此等玩忽职守,怠慢军情之官员,岂能放纵不管?所以,十四爷断然决定,将甘陕总督革去顶戴,请朝廷明降诏谕,锁拿问罪,井速派得力能员,以确保后方。银子的事儿、更让四爷头疼。户部账上是不少,可那是空的,全让人借光了。现在,不但前方的需要供给不上,连答应发给军士家属的安家费用也没地方出。老十四的军情奏报上写得慷慨激昂:

    请四爷转奏皇上,将士远征,浴血疆场,生死只在呼吸之间。其妻子老小,倚门而望。但,家无继炊之米,人少御寒之衣。如此,则前方将士,怎能安心杀敌,为国效命?!

    十四爷统兵西征之后的一个多月中,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可把老四胤祯累坏了,也难为死了。但是,他咬紧牙关,再难,再累,也得办好这件差。军情大事,没有哪一件不是十万火急的。来一件,要办一件,绝不能延误。军粮,下令从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急调入陕,以供军用;军衣,让顺天府百姓一齐动手,赶制出来,发往前线;兵器,也日夜赶造、修复。几个有关衙门里的官吏们,见四爷不但雷厉风行地办事。而且忙得顾不上回家,顾不上睡觉,甚至顾不上吃顿安生饭,个个又心疼,又畏惧。从前那种推推诿诿、疲软拖沓的衙门作风一扫而光,办事效率空前提高,总算是堵住了几个大窟窿,现在急需的,是军前立等要用的一百多万两饷银,和安顿家属的几十万两银子。四爷把几个部的尚书们叫到上书房来,商议对策。

    其实,来的人心里都清楚。当初,如果按四爷、十三爷的办法,把户部的欠款一清到底,今天何至于捉襟见肘呢?可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马齐沉吟着说:

    “四爷,这一阵把您累坏了。看您忙得连剃头的功夫都没有,我们这些人心里都不安哪!说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康熙大帝简介 >康熙大帝目录 > 49 浩荡荡胤礻题上前线 忙乱乱四爷镇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