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三章 风雨凄凄 悲愤滔滔
千百万人民的疾苦。自己无权参与朝政,但还有陈轸、昭睢等文臣武将在,便与之常聚首,彼此交换意见,统一认识,然后由在楚之政事中举足轻重的陈、昭等大夫向怀王或直陈,或讽谏,或强谏硬聒。这虽说也是屈原继续参与朝政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但毕竟是隔着一层皮,不似先前为左徒与王促膝倾肠时那样方便,直截了当。再说,对问题的敏感,认识的深刻程度,旁证博引的辩才,应付千变万化的能力,等等,陈轸和昭睢都无法跟屈原相比,只是彼此见解大致相同罢了,因而效果多不理想,这就使屈原整日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人在一天天消瘦,精神亦大不如先前了。贤妻过早地离世,昭汉为捍卫《宪令》而献身,倾注心血最多的宋玉背叛了他,正在为虎作伥,身边只有一个贴心的婵娟和数名家人奴仆相伴。婵娟曾多次劝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怀王不信任、不重用,群小嫉恨、陷害,对朝政与国事何必继续耿耿于怀呢?屈原自然不会接受婵娟这样的劝谏,他异常激动地说:“屈平,生为楚人,死为楚鬼,国难当头,岂能故作麻木,默然不问呢?”相处数年,婵娟十分理解自己的义父,也就不再多言多嘴。但为了照顾父亲的健康,使其于烦闷与窒息中稍得解脱,便与常跟屈原相处的几位父老协商,劝屈原暂时离开郢都,到别的地方去游览一下,以排解心中的郁闷,待怀王回心转意后再归来。起初屈原执意不肯,他说:“我怎能当国家正处危难之秋,人民正濒临灾难的深渊不管,而独自一人外出游山玩水呢?”

    父老们异口同声地说:“离都外出,非为游山玩水,而是借此机会与民相处,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此乃日后治国之基也。三闾大夫正在修改祭神之《九歌》,天下皆闻。汉北系《九歌》之故土,何不借机一游,广为搜集,此乃先生再创新歌之米粮鱼肉也……”

    屈原细细品味父老的这番话,确有道理,于是接受大家的意见,带领婵娟等人离郢北去,开始了历时四年之久的汉北流浪生活。

    公元前304年初夏一日,屈原乘坐两匹马拉的车子,沿着通向襄樊的大道向汉北前进。襄樊为楚之商业与军事重镇,沿途非常热闹,风景也很优美,但屈原却无心观赏,总在思念着楚国人民的苦难和楚国未来的命运。

    到汉北去要经过宜城,宜城曾为楚都,有王城、庙宇、宫殿等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的墙壁上,刻画着天地山川的神像和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故事。祖先的遗迹吸引着他在此逗留了一个时期,面对着许多圣君贤王的事迹,屈原心中感慨颇多。他想,怀王为什么这样糊涂,竟不能以圣贤的先君为光辉榜样,选贤任能,排斥奸佞,思发展,图进取,最终统一天下呢?自己的忠直劝告,他为何总不肯相信,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呢?面对着这形形色色的神灵,他不禁大声喝问道:人类世界为什么要有不平?天地之间究竟有没有是非?……

    从宜城再向北走,就到了汉北。汉北就是现在的郧阳、淅川一带,北面正靠着秦掠楚的商于之地,是楚北鄙的边境,和韩也相临接。如果屈原再向北走,就可以离开楚之乡土,进入韩、魏和齐的领域。在当时盛行着“楚才晋用”,如张仪是魏国人,却到秦国为相;苏秦是洛阳人,却六国封相;便是那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丘、孙武、孟轲,也是长时期在外国寻求知遇的明君和施展抱负的机会,屈原满可到韩、魏、齐去住一段时期,这些国家都是楚的盟国,而且都很尊敬屈原,尤其是齐国。但屈原不愿离开宗国和人民而出走,他那爱国爱民的热情不允许他离开宗国一步,他悲愤难抑,痛苦地在汉北一带徘徊,恨不能马上返回郢都,以实现自己的进步的政治理想。把这种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无限思绪抒写出来,这便是《抽思》。

    屈原要以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流贯全诗。

    心郁郁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二三章 风雨凄凄 悲愤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