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后记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就有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枝、赛龙舟等古老风俗,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妇孺皆知,然究其所以,知者甚少,有必要写一部《屈子传》,记其生平,赞其美德,颂其业绩,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鞭挞天地不公,人生不平。

    为了创作这部《屈子传》,1993年秋,我南下考察鄂湘月余,足迹几乎遍及当年屈原生活、工作、流浪、放逐过的一切地方,拜访了诸多专家学者和史志工作者,凭吊了众多古迹,考察了楚地风俗民情,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

    两千多年来,研究屈原思想和楚辞的书籍堪称是浩若烟海,但记载屈原生平的资料却少得可怜。即使在这凤毛麟角的生平记载中,也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我只好从分析比较中择善而从。

    屈原的生卒年月及享年,史家历来分歧很大,我从郭沫若说,即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卒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日端午节,享年六十二岁。

    我是先整理出一个“屈原年谱”,然后依谱写作。有关“屈原年谱”之类的书不下几十种,在整理“年谱”的过程中,我多有涉猎,以《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和任国瑞先生的《屈原年谱》为主要依据。

    因屈原的生平资料太少,创作中不得不把许多屈原的故事和传说拿过来加以改造,合理应用,作为史实来写,以弥补史料记载之不足。

    陆侃如《屈原评传》说:“他任左徒之前,当然是先任了几时较低的官职了。”据此,我安排他先到鄂渚去干了一年县丞。这一年对屈原来说很重要,是他官为左徒、变法改革的基础。

    尽管诸多好友批评我:“心态未完全自由,过于拘泥史实”,郭沫若也说“历史剧不承担传播历史的任务”,我还是固执一己之见,凡有史可依、有案可稽者,都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马虎与苟且,更不敢肆意妄为;我反对那种不顾史实,天马行空地胡编乱造的不严肃做法。

    史书上无记载的,我则鼓起幻想的彩翼,挣脱现实的疆界,向虚幻的世界飞升。在这“飞升”的过程中,我掌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力求合情合理;二是不损害所传主人公的形象,不与史实有任何背谬与矛盾。

    文学创作固然不能媚俗,但却不得不考虑多数读者的接受能力、追求、爱好和兴味,有较强的可读性。接受朋友们的批评,我的“三圣传”——《孔子传》、《孟子传》、《孙子传》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在这部《屈子传》中,大胆地描绘了屈原与南后郑袖的情爱纠葛。

    1992年7月下旬,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董乃强先生寄来一《南方周末》剪报,报载《屈原死于谋杀》,言屈原与南后郑袖私通,太子横是他们的私生子。横执政为顷襄王后,屈原的政敌子兰、靳尚之流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巨大危险,派杀手赶往汨罗刺杀屈原。乃强很希望我吸收这一屈原研究上的新成果,因为这样“要比孔子、孟子仅从政治、教育方面叙写要生动活泼得多”。乃强知我思想迂腐古板,凡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信末开导我说:“需知:一、春秋战国时期,男女关系随便,反映了父权制与母权制交替时代道德风俗的交织;二、文学艺术家与女人(特别是风情万种的歌舞美人)的关系一直是异常密切的,屈原才子,当然不能例外。”感激乃强的一片挚诚之心,我对这一意见十分重视和认真,很想用这一新观点来写,但几经推敲,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一,顷襄王是屈原和郑袖的私生子,在时间上对不起来;第二,屈原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洁身自好,而且他“明于治乱”,定然知道与怀王宠姬私通的危害与后果。这样写离传统观念太远,有损屈原的形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