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杨广终于在夺嫡的路上扫除了绊脚石高颎。

    杨坚始终将自己窃比秦王,他的眼光总是投注在边陲,必欲扫清六合才称心如意。然而,去年漠北及高丽的大败却大丢其脸,此事如不立即报复,怎能咽下这一口气?更何况都蓝和达头两个东西突厥可汗连兵。尚有长驱直入越过黄河之势,为了塞北的安宁,也必须用兵。于是,杨坚一道令下,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奔赴漠北。

    杨素兵出灵州,为西路军;高颎兵出朔州,为中路军;史万岁兵出幽州,为东路军。在京都斗得难解难分的高颎、杨素,只得分赴边疆各显身手。至于革职为民的史万岁何时重新起用,恐怕只有杨坚才心中有数。

    这回全线出动,三路都旗开得胜,捷报频频。朔州道行军总管高颎这一路,已然收复了阴山南麓的大草原,此地原是突利可汗的大本营,这对空头可汗突利的重振旗鼓是太重要了。

    作为持节护突厥的长孙晟,这回没有作战的任务,他的职责是帮助突利,如今号称“启民可汗”,帮他招回亡失的部众,使之重建家园。

    长孙晟一行五人,立马怅望莽莽的大草原,入目尽是凄惨的景象。那些窜伏草莽的突利部众,见到来者是大隋的长孙大使,便陆续走了出来。他们大都形容憔悴,饥疲不堪,连诉苦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以呆涩的眼光望着长孙晟,缓缓地向他靠拢。

    不久,突利也来了。他的随行的数百名部众和附离,已经押来了蚁群般的骆驼运输队,上头装满了隋廷拨给的粮食、布匹等生活用品,还有大量的征衣、兵器等军用品。躲在荒野里的突厥人望见突利的狼头大纛和红棕马,纷纷探出头来,仿佛是从地缝里钻出来的蚁群,从四面八方拥上来,没有欢呼,也没有言语,他们实在太累了!当他们看到驼峰上装着无数的日用品,眼中才闪出一点欢乐的火花,这火花出现在苦涩人的脸上,实在是不可思议。慢慢地,大家才突利长、突利短地同自己的可汗搭话。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主人已经被隋廷更名为“启民可汗”。

    没几日,启民可汗的狼头大纛下已经汇集了六七万突厥人,男女老少都有。为了安排这些新附的衣食住行,并把他们重新武装起来,长孙晟和启民可汗忙得不可开交。

    长孙晟一行继续北上,来到了族蠡山,这儿,高颎的先锋、柱国李广达与都蓝可汗血战了七日。鏖战留下的痕迹是惨烈的。无数的残骸与灌木杂草交织。尸体死状万千,断头的、折臂的、截腰的、扑地啃着的、仰天欲呼的、抽搐成团的、挺直僵仆的……应有尽有。死人不论,伤残的战马也令人惨不忍睹。偶尔还可以看到几匹完好幸存的马,它们在草原上逡巡着,对嫩草无动于衷,它们要寻找自己失去的主人。然而,主人是永远找不到了,于是,便昂起头来长鸣着,似呼唤,似倾诉,凄凉得紧。

    又有无数的突厥人投到启民可汗的麾下。他们大都是去年被都蓝可汗俘去的人,这次趁都蓝与隋军混战之机逃亡的。至此,启民可汗已招回了二十多万先前的部队,恢复了原来部落的规模。

    长孙晟、启民可汗追随隋军的足迹,来到了乞伏泊。先头李广达的部队在族蠡山击败都蓝之后,便循迹追袭到这儿。正当李广达与都蓝可汗窿战正酣之际,高颎的后续部众又再赶来。结果,又一次大破都蓝。杀伤无数,活捉千余,掳获杂畜骏马数万。先前被都蓝俘去的启民部众又有许多逃回。为了安置部众,重新武装他们,启民可汗和长孙晟又忙了一阵。

    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倒也罢了,面对眼前数万匹的骏马,高颎实是惊喜难按,激动异常。眼望着草原上如波浪起伏的马群,他似乎看到万马奔腾人长安的壮观场面,那马背上呼啸的战刀与壮士的怒喝交织一片,声声入耳。他突生异想:倘若能从京师再调来数万步卒,用数个月时光把他们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隋文帝简介 >隋文帝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