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9章 背负青天
大手术,无疑要建立自己的队伍,什么叫“顺者昌、逆者亡”?有过一点政治经验的人不会不懂得,手底下没有一拨儿得力的干将,能干出什么名堂?不把碍手碍脚的东西收拾利索,怎么实现政治抱负?在“国家大事”和“家族亲情”之间,王莽选择了前者,尽管这种选择相当痛苦,甚至招来了一片怨声,王莽也不得不坚持他的这种选择。

    好在是拿王立开了头刀,“公正不阿”四个字是写在了王莽的脸上了,别人就是有气,也没办法撒,至少是没办法冠冕堂皇地撒出来。

    有王立做榜样,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办了。在哀帝时崛起的那些权贵,丁家、傅家、董家,几乎是扫荡殆尽,不是被诛杀,就是被流放到蛮荒洪野,就连在推选大司马时搞了点儿不光明活动的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也没躲过,以“互相推举”的罪名,全给免了职。

    老百姓对丁、傅、董一帮家伙也真是恨到骨头里去了,王莽这么大规模的排除异己,不但没招来预料中的“怨声载道、朝野沸腾”,反而赢得了交口称赞,都说王大司马扫除奸邪、廓清朝廷,奄奄一息的大汉朝真有复兴的希望了。

    这也亏了王莽走对了几步棋,一是拿自己的亲六叔开刀,一点儿也没留情面,不象丁、傅、董那些人在台上的时候,只知道护短;二是对三家并非一概而论、不分好赖统统一棍子打死,王莽还是有鉴别能力的,他明白,人只要一扎了堆儿,就有左、中、右,虽说三家那么罪恶昭彰,可也有个别分子并没有和三家沆瀣一气,比如说傅喜,就是一株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一棵历严寒而未凋的青松呢!王莽特地到太后面前请命,把几年前被遣就国的高武侯傅喜重新召回长安,给了他一个“特进”的位置,可以“奉朝请”,隔三岔五地能够在御前会议上参政议政,还把没收董贤的那所大宅子奖励给了傅喜。

    要这么说起来,王莽这时的行事还真有点儿“出自公心”的意思,甭管后来他怎么样干,也甭管后人怎么样说他,反正在这件事上,王莽做得没错。

    其实王莽此刻奉行的任人标准,并非完全是以忠于刘汉为界,深一点看,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免人、用人都要看是否有利于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至于和自己个人关系的亲疏,虽然也得考虑,但并不那么十分重要。所谓“异己”还是“同己”,只能从政治见解、政治态度、政治立场上去划分。

    正是因为出自这样的考虑,王莽才把大司徒孔光引为知己,虽然他明明知道孔光不过是个明哲保身的乡愿式的人物,明明知道丁、博、董三家当权时孔光是怎样曲意逢迎的,还是对孔光推崇备至,不仅保留了他大司徒的三公位置,还任用孔光的女婿甄邯为奉东部尉加侍中衔。这只是因为孔光在王莽二次出山的时候采取了一种紧跟的态度,所以也就既往不替了。

    俗话说不破不立。一大批重要位置被腾了出来,王莽才有可能把优秀人才(或者叫得力干将也行)给提拔到大汉朝廷的各个领导岗位上去。

    王莽手底下,现在是这么一批人:

    王舜,王音之子,王莽的堂弟,嗣其父为安阳侯,现任车骑将军,曾经受王莽之命领车驾迎立中山王刘衎为帝。

    王邑,王商之子、王况之弟,王莽的堂弟,嗣其父、绍其兄为成都侯。

    这两位被王莽引为心腹。

    甄丰,原任泗水国相、左曹中朗将,现任右将宫、光禄勋,也有迎立新帝之功。

    甄邯,孔光之婿,现任奉车都尉,加待中街。

    这两位负责纠察弹劾工作、四只眼紧盯住大小官吏的一举一动。

    平晏,前丞相平当之子,“明经”出身,负责机要事务。

    刘歆,称得上是王莽的心腹了,现任右曹太中大夫,掌管典章制度。

    孙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王莽简介 >王莽目录 > 第19章 背负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