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尾声 渐台悲泪
正也知道老头儿没力气,不会在九虎的妻女身上打什么歪主意,人质就人质吧!可是,出征打仗,您多少得点点儿“替”吧,这年头儿,没钱谁给您卖命?

    王莽挺大方:

    “钱好说,予这大内还存着六十箱黄金呢,一万斤一箱,都是九九金!可这会儿不能发,行军打仗,带多了沉,不方便!这么着吧,予也豁出去了,每人给你们四吊钱,不许讨价还价!”

    四吊钱够干什么的?九虎心都凉了,就这还指望大家伙儿给您效力呀?

    果然,九虎到了华阴前线,没怎么费事,就叫人家给收拾了,成了一帮纸老虎。

    有两傻蛋,史熊、王况,还挺固执定回朝领罪,王莽声色俱厉叱儿他们一通:

    “要钱你们倒挺积极!一上阵怎么全都成了熊蛋包啦?你们跑回来,予那十万精兵哪儿去啦?”

    俩人一听,没的说,自杀谢罪吧!早知道这样,不如在前线就抹脖子呢,也省得跑这趟冤枉道儿!

    王莽不气别的,气他们把自己看家的部队都给打丢了,这要是绿林大军打过来,拿什么去抵挡?

    其实都不用说绿林大军了,就是京师附近零零散散的义军,也够王莽喝一壶儿的了。

    说是零散义军,细数起来哪拨也有好几千人,而且拨儿还特别多,有弘农郡的王宪、新丰县的韩臣、栎阳县的申砀、下邽县的王大,邰县的严春、茂陵县的董喜、蓝田县的王孟、槐里县的汝臣、周至县的王扶、阳陵县的严本、杜陵县的屠门少,这会儿都在长安城外跃跃欲试,这可怎么是好!

    王莽不得已,让把城里各个监狱的囚犯放出来,发了刀枪弓箭,杀了猪喝了血,立下大誓:

    “谁敢不为新朝效力,社鬼记住他!”

    然后就让皇后的父亲宁始将军史湛领着这支囚徒部队出城迎敌,果然大奏凯歌,“胜”了,“剩”史湛一个人回来了,部队,一过渭桥就全他妈各奔东西了,“社鬼记住”,他爱记不记!

    汉军也不客气,把长安城团团围住。士兵们在城外把王莽妻子、儿子、父亲、祖父的坟全给刨开了,棺材烧了,骨灰都给扬了。连当年千辛万苦盖的九庙、明堂、辟雍,也都付之一炬,冲天的火光,一直照耀到城里来。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三日,对王莽来说是最黑暗的日子。前天下午,义军终于开始攻城,没多一会儿,就攻破了宣平门,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都门”。张邯巡视城门,赶了个巧,被一刀了结。义军直扑未央宫,王邑、王林、王巡等人分别带兵在北阙下抗击。因为更始帝有重金悬赏,说只要拿到王莽,死活不论,都可以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义军士兵不要命的就有七八百人,杀退一波又来一波。正好天也半擦黑了,双方僵住了,天亮了再接着干。到了昨天,民安城除了未央宫,别的地方已经全部归了汉军。城里的青年朱弟和张鱼,怕被乱军抢劫,就自发组织起来,成群结队,奔跑喧哗,跑着跑着,就跑到未央宫来了。他们是本地人,道儿熟,不象汉军那样只知道在北阙正门那儿硬攻,他们跑到尚方工场门,在那儿放起火来,又砍开了敬法殿的小门,嚷嚷吵吵:

    “反贼王莽,怎么还不出来投降!”

    火一直烧到了后宫,王莽女儿住的地方。

    前汉小王皇后跺着纤足:

    “我就知道早晚有这一天!爹呀,这就是您办的好事!”

    小宫女拽着小王皇后:

    “娘娘,火都快封了门啦!请娘娘移驾避火……”

    小王皇后使劲一挣,踊身火海,留下一句话:

    “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

    后宫里别的女眷可没这种勇气,她门花容惨淡,莲步纷迷,全都拥到皇上跟前,声音战抖着冲皇上要主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王莽简介 >王莽目录 > 尾声 渐台悲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