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章 周世宗之死
    柴荣抱病北征契丹,中途发现一块“点检为天子”的木牌,因而担忧而昏倒。只好班师回京,勿勿为他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作了安排。这位五代中最英明的皇帝,死时才三十九岁。

    就在符云霞抛绣球招亲的那一天,南唐主李景派了使臣来汴京进贡,并祝贺九月二十四日柴荣的生日,柴荣见南唐使臣送来表章,词意廉恭,贡品丰厚,心中大喜。也派了已归降后周的,原南唐大臣冯延鲁为特使,带了诏书和赐品,和南唐使臣一同回金陵,对唐主加以抚层层。

    停了一个月,冯延鲁从金陵回来,向世宗柴荣缴旨。停了从二日,冯延鲁却带了随从,趁晚上坐了车,悄悄来到赵匡胤家中求见。

    匡胤接入坐定。说道:“大夫这次出使南唐,风尘仆仆,实是辛苦。今晚来敝寓,不知有何见教?”

    冯延鲁一脸诌笑道:“这次下官出使南唐,唐主十分称颂景仰元帅威仪,因问及元帅近交,更为钦敬,认为元帅不仅是大周第一良将,即使普天下各国,也无人可以与元帅匹敌。因致书信一封,托下官转呈,并致薄礼,望乞笑纳。”

    匡胤见冯延鲁一味奉承,心中十分讨厌,耐下性子,问道:“书信呢?”

    冯延鲁慌忙从怀中取出,恭敬地双手呈上。匡胤拆开一看,除了一番恭维的话外,并说:“元帅功勋赫赫,两袖清风,近闻令弟即将完婚,特备薄礼白银三千两以致贺,表现微忱。”

    匡胤看了,心中大怒,他本来家境不够宽裕,现又因匡义要娶魏王的女儿,需要一笔很大开支,他正为此事为难。但这事竟被敌国所探知,乘机前来行贿,这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后果?如收下,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廉洁,而且一旦被世宗柴荣知道,必然破坏了世宗对自己的信任。南唐李璟这一招真是毒辣。说不定,这些情况还是冯延鲁回金陵时,告诉李璟,共同策划了这行贿的阴谋。于是,他苦思对策。

    冯延鲁见匡胤低头不语,以为他接受了馈赠,便向等候在厅门外的随从点点头,作了手势。那随从们便出动,从车上搬下来十个酒坛,摆在厅中地上。

    冯延巳一脸收笑,对匡胤道:“元帅是否点看一下。”

    匡胤勉强压下怒火,心中已有了地策,冷冷地说:“不必,就放在这里吧。”

    扭头大喊侍卫:“送客。”

    冯延巳还当匡胤因他来送礼,停久了走漏风声,才赶快送他出门的。还笑容满面,一边走一边说道:“不成敬意,望元帅多加海涵。”

    匡胤也不理他,送到滴水檐前,抬了抬手,便扭头入内。

    第二天,匡胤命侍卫把十个酒坛全装上车。匡胤揣了南唐主的信,径到宫门求见柴荣。把昨晚冯延鲁秘密前来行贿送礼的事讲了一遍。并呈上李璟来信,说道:“微臣以为南唐李景如此做,其中大有文章,说明了南唐主俯首称臣并非真心,不过是由精锐军队被歼,无力抗拒本朝,才被迫归顺,只是权宜之计。表面上向我朝称臣,暗地里派有奸细来京城打探消息。比如臣经济拮据,他们是如何知道的,没有奸细在京都,他们能知道吗?这冯延鲁,说不定就是表面归顺,暗中在打探消息,向南唐主报告。须知他的哥哥冯延巳现在在当着南朝宰相啊。从他们行贿手段看,也必然想收买我军将领。因此,陛下应当将冯延鲁斩首,或遣送回国,以免他刺探我朝军情。”

    柴荣看完了李璟给匡胤的信,放在一边,说道:“目前正是对南唐实行宽大的政策,使他不致于在南边捣乱,以便朕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契丹。因此,斩冯延鲁不大妥当,就遣他回国算了。”

    接着又哈哈一笑,说道:“御弟既以将此事说明,这三千两银子,就算朕赐给御弟的,用它给匡义办喜事吧。”

    匡胤那里肯收。可是世宗坚持要他拉回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赵匡胤简介 >赵匡胤目录 > 第33章 周世宗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