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漆黑的圆顶穹苍下,群星环绕着北极星,非常缓慢地往左边移转。法格斯坐在塔楼门边,背靠在经历三百年风吹日晒和雨淋的石块上,他看不到海,却能看见远处邪恶角灯塔的闪烁光芒,听见浪涛在峭壁下方拍打着岩石的冲击声,在黄澄澄的下弦月光下,斜映在峭壁上的松树剪影宛如犹豫不决的自杀者。

    他手上拿着一杯白兰地,访客不告而别后,他又倒了一杯。马克维奇的离去仿佛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停顿,只是两人必须要面对的那件复杂事务里按规则进行的暂缓,法格斯自己承认,现在那件事无疑是他们两人的事了。他们的对话延续到傍晚过后,当访客正在描绘一个场景时,话说到一半却停顿下来:一张铁丝网和一座到处是乱石的山冈,山上光秃秃没有植物,铁丝网像个讽刺又邪恶的景框或像张照片那般框住山冈。访客嘴边还挂着照片那个字眼,在漆黑中站起了身子;他们已谈了好一阵子,两个人影面对面坐着,四周只有窗边的月光。摸找到背包之后,访客的身影显现在敞开的门边,定住不动了一会儿,宛如在犹豫该无声离去或是得先说些什么,然后,他不紧不慢地走到通往城镇的下坡小径,法格斯也起身随之走出门外,刚好看到访客那身明亮的衬衫在松林阴影中走远。

    伊柏•马克维奇——法格斯没理由怀疑访客的名字——忘了拿走那张《新闻镜头》的照片封面。这是画师点燃瓦斯提灯时发现的,当他寻找空杯想重新斟酒,却看到那页封面摊在颜料罐、脏抹布和插满画笔的瓶瓶罐罐之间。不过,很有可能不是访客忘了,而是故意留下来的,就像那本破损的《战争之眼》也被故意丢在两人谈话时访客坐的那张椅子上。对方曾说,“我需要您先了解某些事,那么最后我便能杀了您……”

    战争画师想,或许是白兰地对心脏和脑袋的影响,多少减缓了那股不真实感。这场意外的拜访,这一番对谈,以及如同照片封面或他的战地作品集直接铺展开来的回忆和画面,一切好像都恰如其分地被安置于熟悉的场景里。甚至连法格斯此时倚靠的石墙背后那幅凹型宽面壁画,以及笼罩这一切的夜晚,都保留了适当的地点、角落、视角,来摆放访客像是在入迷的观众面前变戏法那般,从背包内陆续取出的东西,那时渐渐消逝的光线先将所有景物的轮廓染红,然后变得模糊,最后没入黑暗。让原摄影师惊讶的是,另一个人说出或没说出的一切,包括自己被宣告的那个死亡,不像是预言反而更像承诺,都显得跟自己身处在塔楼的事实以及那幅大壁画的工程关系密切。如果,就像艺术理论家所主张的,摄影可以做出绘画永远不该再做的事,法格斯则坚信,他在塔楼进行的工作,则是摄影有能力提示,却无法达成的事:一盘混沌的国际象棋棋局浩瀚绵延的圆形景象,那盘国际象棋代表着毫无宽宥的法则,统驭着世界与生命里邪恶的偶然;然而,到底是法则统驭偶然,还是偶然统驭法则,这种暧昧关系却并非巧合。这种观点证实了邪恶具有的几何特性、混沌的规则,以及外行人所看不见的线条和形状,那些线条和形状和他之前拍摄过的某个男人前额和眼皮上的皱纹非常相似。为了拍摄那个男人,他在一个公共墓地旁窝了一个小时之久,男人屈膝蹲着,抽着烟,揉着脸,看着自己的兄长和侄儿被挖掘出来。没人会无缘无故馈赠那种不晓得算不算特权的“特权”,让你在物体、景象或人类身上看得到那样的线条和形状。一直以来,法格斯就怀疑只有在某种行程或旅途之后才有可能办得到:例如,手握回程票前往一趟特洛伊战争。旅馆房间里一片孤寂,标示着相片,擦拭着照相机,视网膜里依稀残存着鬼魂的影像,或者晚些,回来后,面对摊放在桌上的相片,像在玩复杂的单人纸牌游戏一般,拿照片来洗牌、发牌。白发苍苍的尤里西斯双手染血,骤雨打散了冒烟城市的灰烬,那时船只也启航了。到了那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战争画师简介 >战争画师目录 >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