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晦涩哲人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他说:“因为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不能到波斯去,我满足于我的心灵既有的渺小的东西。”还有一则轶事说,他整天和小孩玩骰子。他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这般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这不比你们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好吗?”有人问他为什么保持沉默,他回答说:“为什么?好让你们去唠叨!”这些轶事虽然不完全可信,但是它们表明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脱离公共事务。其实,赫拉克利特也没有完全脱离政治。当爱菲斯城邦放逐了他的朋友赫尔谟多罗时,他气呼呼地说:“爱菲斯的每个成年人最好都将自己吊死,把城邦留给尚葆其天真的少年。”他号召人民保卫法律,铲除暴虐。据说,他在隐居时,以草根和植物度日,得了水肿病。他到城里找医生,用哑谜的方式询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起来。医生不懂他的意思。他跑到牛圈里,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里的水吸出,结果无济于事,去世时大约60岁。

    赫拉克利特写过一部总称为《论自然》的书,内容有“论万物”、“论政治”和“论神灵”三部分。可惜这部书没有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130多个残篇,它们是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残篇的语言多为形象比喻,内容是深奥的辩证法,读起来十分困难,赫拉克利特因此得到“晦涩哲人”的称号。

    2.火就是神明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动物的部分》一书中提到,有几个人去拜访赫拉克利特,看到他在厨房的火炉旁取暖就踌躇起来,不敢前进。赫拉克利特对他们说:“进来吧,勿须顾虑,这里虽是厨房,也有神明存在。”赫拉克利特在这里说的神明就是火。他认为万物本原是火,它们都是由火产生的,消亡时又都要复归于火。他说:“这个万物同一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他把万物与火的关系比喻为货物与黄金的关系,认为万物都等价交换为火,火又等价交换为万物,犹如货物换成黄金,黄金又换成货物一样。具体说来,不管是万物的产生,还是万物的毁灭,都有一个过程。他认为,火可以变成气,气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土,这是一条下降的路线。反过来,也可以沿着一条上升的路线转化:土变成水,水变成气,气变成火。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两条路线实际上就是一条路。这同一条路也就是一个圆圈。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因为它们都是火。在赫拉克利特的残篇中看不出具体事物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怎样产生的。研究家们认为火通过气变成水,也就是海。从海再产生出天和地,以及天地间的一切东西。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认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物也不断地再变成火,变化的思想必然会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后来人称他的哲学为变的哲学。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希腊哲学漫谈简介 >古希腊哲学漫谈目录 > 五、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