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斜塔上论英雄
    1589年的一天,意大利的比萨城里格外热闹。街道上站满了人,学生和市民们吵吵嚷嚷,互相拥挤着,奔向该城的名胜——比萨斜塔。在人群的后面,比萨大学的教授们身着长袍,排着整齐的队伍,威严地走在街道的中央。今天,年轻的伽利略要在斜塔上进行一次公开表演,教授们是来看他出洋相的。

    在学生们的簇拥下,只见伽利略一手拿着一个铁球,不慌不忙地走到塔下,他先让站在旁边的校长检查了一下带来的这两个铁球,其中一个重1磅,另一个重10磅;然后,一步一步地爬上斜塔顶层的阳台。塔下人声鼎沸,不绝于耳。预定的时间到了,伽利略朝下大声喊道:“注意啦,铁球就要掉下去了!”说罢,他两手同时撒开,只见两个铁球从伽利略手中脱出,齐头并进,眨眼工夫,就听“当”的一声,两球同时落到地上。这一声惊得人们手足无措,目瞪口呆。这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落体实验。

    16世纪以前,人们都信奉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的一切说教,言必称亚里士多德。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学生胆敢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就会首先斥责或嘲弄他一顿,然后只消说一句:“先师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学生便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是,伽利略却偏偏不听教授们的训诫,他不但善于观察思考,而且还勤于动手做实验。他的一举一动很快引起了教授们的注意,他们把伽利略离经叛道的情况写信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立即给伽利略写了封信,警告儿子要听教授们的话,不要对圣人的话心存不轨,不要再考虑任何未知事物。然而已经迷上了数学和科学实验的伽利略,并没有听从他父亲的劝告。他逐渐懂得,光靠背诵和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不能发现真理的,真理隐藏在大自然这本敞开的书中,而数学则是这本书的语言。因此,他特别喜欢数学和物理,很快就掌握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阿基米德的实验技巧,为他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亚里土多德认为:静止是物体的本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才会运动,外力作用一停止,物体就要静止。如果让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一定是重物先落地,轻的后落地。这与人们日常的直觉一致,所以200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真理。可是,伽利略却不以为然。他曾想:人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以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然而,哥白尼证明的真实情况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可见,现象有真的,也有假的,从现象得出的常识不等于科学。由此他想到,从高处落下的物体是否因为轻重不同就会快慢不一样呢?

    一片纸和一个铁球从同一高度下落,铁球定会先落地,那是因为它们在空气中的浮力不一样。如果撇开浮力的影响,只考虑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结果会怎样呢?他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推理。假设有一个铁球和一个同样大的木球,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铁球要比木球下落得快。现在用一根假想的细绳把两个球连在一起,然后,让它们一同下落。这就像运动场上两人赛跑一样,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假若用一根绳子把他们牵在一起,慢的扯快的后腿,快的拉慢的前进,结果速度就会介于快慢之间。同样,两个球连起来以后,它们下落的时间会处于木球和铁球之间。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连在一起的两个球,其重量必定大于铁球的重量,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物体越重,落得越快,因此,连在一起的两个球应该比铁球落得还快。

    这样,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同一个问题却推导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这个矛盾只有在所有物体,不管它们的重量如何,下落速度都一样的情况下才能解决。因此,伽利略大胆地提出,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伽利略的想法一经传出,就引来了教授们的冷嘲热讽。他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自然观纵横谈简介 >自然观纵横谈目录 > 一、斜塔上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