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四、初到春城
,一支支苍黑色山峰石柱,拔地而起,直刺苍穹,犹如一片莽莽森林。群峰高顶一亭翼然,朱自清等在此野餐。石林中央有一个池,碧水泛波,蓊蓊郁郁,别有风情,可惜时间短促,未及细细领略。6时许回归城内。17日清早,乘滑竿往大叠水玩,先到小叠水,瀑布颇大,池水清深。继后到大叠水,瀑布比小叠水大三倍,一行白练从天而降,轻柔飘拂,下临深潭,声响宏大,山谷响应,宛如万马奔腾,浪花飞扬,烟波弥漫,令人神往。晚上,朱自清到云大附中演讲,内容为语言文字之训练问题。18日回到昆明,这三天算是苦中作乐,尽了游兴。

    春去复来,转眼间抗战已经两周年了。抗战初期,尽管国民党还实行压迫人民消极抗战的策略,但有些军队对抗战还比较努力,许多爱国官兵都表现出英勇献身的精神,台儿庄大捷、平型关战役,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朱自清对局势充满信心,积极参加有关抗战活动,去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推为理事,今年1月,云南分会在昆明召开,他和吴晗、杨振声等出席了会议,拥护长期抗战的国策,一致要求通缉汪精卫明正典刑。现在“七七”到了,昆明各界举行抗战两周年纪念会,联大师生参加了献金、画展及宣传活动。朱自清很兴奋,连夜写了《这一天》一文,热情讴歌这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的日子。他写道:

    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接着,他又写道:

    从前只知道我们是文化的古国,我们自己只能有意无意的夸耀我们的老,世界也只有意无意的夸奖我们的老。同时我们不能不自伤老人,自伤老弱,世界也无视我们这老大的老弱的中国。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或地理上的名词。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我们也能迅速的现代化,迎头赶上去。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最后他高呼:

    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新中国在血光中成长了。

    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热爱祖国、拥护抗战的热情,如火如荼,汹涌澎湃,至为动人。他对国民党掩盖事实真相的所谓新闻报导十分不满,曾为《云南日报》写了一篇社论,题为《新闻用字之巧妙》,对当局把不战而退说成是“有计划地撤退转移”和“为了更好地有计划的进攻”的论调,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由于昆明常遭空袭,朱自清和几位教师移居城外北郊梨园村。这学期他向学生开讲“宋诗”,所用课本是他从吕留良等《宋诗钞》中精选编成的,题名为《宋诗钞略》,铅印本,没有标点和注释。宋诗是他下过很深功夫的一门学问,所以讲解十分详细精辟,也十分生动。10月12日上第一节课,只见他一登上讲台,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两首七律,一首是刘长卿的《送李录事兄归襄阳》: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青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再一首是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他问学生对哪首诗感到熟悉,然后就从这两首诗入手,讲解唐宋诗的区别。他告诉学生。这两首诗都是讲离别的,但韵味不同,前者就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自清传简介 >朱自清传目录 > 十四、初到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