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八、纸上谈兵的教训
    ——读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谈了这么多关于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关起门来,只顾读书就够了呢?不是这样的。读书,就是要重视间接经验,但这并不是说不用参加实践,不要直接经验了。因为直接经验是一个人真正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脱离社会实践,缺少起码的直接经验,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别人的经验,更不会灵活地运用别人的经验,而只能是纸上谈兵。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读了不少兵书,谈论起兵法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即使他的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但赵奢认为他没有实践经验,不能当将军。并且说:“如果让赵括当将军,那么,使赵国军队失败的必然就是这个赵括。”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奢当时已死,赵国老将廉颇奉命抵抗。为了争取有利时机,廉颇没有率兵出战,而是筑营紧守。这时秦国散布说:“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国任命赵括为将军。”赵国孝成王中了秦国的计谋,决定用赵括代替廉颇。简相如坚决反对,说:“赵括仅仅读了一些兵书,并不会灵活运用。”赵王不听。后来,赵括的母亲也上书反对,赵王仍然不听。赵括当上了将军,来到两国交战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完全改变了廉颇的军事部署,照搬兵书上争取主动的教条,立即出击。结果他自己被射死,赵军数十万全部覆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实践经验,单凭书本知识,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来的。

    纸上谈兵的教训是什么呢?仅有书本知识,而不参加实践,书本知识不与实践相结合,肯定是要失败的。

    印度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里去采宝。他很会背诵人海驾船的方法:船进大海,遇到漩涡,应当怎样;遇到大风,应当怎样;遇到礁石,应当怎样,等等。长者儿子告诉大家:“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

    等船到了海中,没有多久,船师遇上疾病,突然死了。这时长者儿子就代替了船师的位置。船驶到有漩涡的急流中,长者儿子大声喊道:“应当如此掌好船,如此把正方向!”可是船只在水里旋转,不往前走,去不了采宝的地方。一船的商人也都落水而死。

    读书为什么要与实践相结合呢?因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前人的实践是在当时他那个条件下进行的,只有与你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否则生搬硬套,是达不到目的的。按图索骥这个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春秋时代,秦国有个人名叫孙阳,后人称他伯乐。在神话传说中,伯乐是天上星宿的名称,负责管理天宫的马匹。因为孙阳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所以人们就称他为伯乐。

    据说,伯乐有一天路过一个地方,看到一头拉着盐车的马望着他叫个不停;他走到马跟前一看,原来这是一匹千里马。伯乐看见千里马拉着盐车慢吞吞地走着,觉得实在委屈了这匹马,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千里马见伯乐果然了解它,也低下头来吐白沫,又仰起头来狂叫,声音非常悲壮,表现出十分难过而又高兴的样子。后来,伯乐把自己识别马的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并在书上画了各种好马的形态。此后,他的儿子拿着这本书到处去找好马,满以为按照书上画的样子,一定能够找到千里马了,可是找回来的却都是劣马。

    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实际生活当中就显得呆头呆脑,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

    从前,有个秀才,书倒念得不少,可就是不懂得怎么应用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往往乱用一气,结果总是弄得笑话百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目录 > 八、纸上谈兵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