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九、骇人的270号命令——性质判断
    前苏联历史学家萨姆索诺夫有一次在接受《消息报》记者采访时谈到1941年8月16日签发的270号命令。他说:“当时,苏联的许多大部队和众多的支队都陷入困境。而第270号命令却做出了如下决定:‘所有苏联战俘都是叛国者。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家属都将被镇压;战士的家属不再享受应有的特惠。’除了斯大林,还有其他许多领导人签署了这项命令,最后在上面签字的是朱可夫。大多数战俘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因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勇敢的,表现了英雄气概。成千上万的官兵家属由此蒙受不白之冤,连释放回来的战俘也不能幸免。叛国者的罪名使一代又一代人受辱,使无罪的人也遭受痛苦的折磨 ”

    如此的决定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造成战俘家属不幸结局的原因有多种因素,我们无从考证,但这种结局却直接源于一个错误的性质判断:“所有苏联战俘都是判国者”。性质判断(又称直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上述判断断定“所有苏联战俘”具有“叛国者”的性质,“苏联的许多大部队和众多的支队都陷入困境”则断定“苏联的许多大部队和众多的支队”具有“陷入困境”的性质(状态),这种断定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称为肯定判断。而“鲁迅不是英国人”断定“鲁迅”不具有“英国人”的性质,“他不是三好学生”断定“他”不具有“三好学生”的性质,这种断定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称为否定判断。在这些判断中,所断定的事物,如“苏联战俘”、“鲁迅”等是判断的主项,所断定的性质,如“叛国者”、“三好学生”等称为判断的谓项。肯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一般由联项“是”联结起来,有时也可不用,如“病从口入”,“形势喜人”。当然,它们都可变为用“是”联结的判断“病是从口入的”,“形势是喜人的”。否定判断的谓项一般用“不是”联结,有时也可用“不”、“非”、“没有”、“不能”等联结,如“人不可貌相”、“人非草木”等。否定联项不能省略。

    要使一判断正确,首先就要恰当运用联项。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在生活中,人们有时误用多重否定,使人难以明辨是非,如“难道你还会怀疑爱迪生不是大发明家吗?”“努力学习可以避免不被淘汰”。有时,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或利益可能故意混淆是非。

    《史记》中就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秦始皇死后,赵高想做皇帝,又怕群臣不服。一次当着大臣的面送给秦二世一头鹿,故意说成马。二世笑着对他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了马。”赵高就问群臣是鹿还是马。他们有的默不作声,有的为了逢迎赵高说成马,有的则直言是鹿。以后,赵高就设计把说实话的人都杀了。这就是“指鹿为马”这一成语的来历。

    下判断时还要注意判断的量。“所有苏联战俘都是叛国者”这一判断断定了“苏联战俘”的全体,即全部外延都具有“叛国者”这一性质,“凡奇数都不是偶数”这一判断则断定“奇数”的全体都不具有“偶数”这一性质,这种断定一类事物的全体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称为全称判断。全称量项一般用“所有”、“凡”、“一切”、“每一个”、“任何”等表示,在具体应用中往往省略,如“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家属都将被镇压”,“我们班的同学都不是党员”。“这个人是工人”这一判断断定某一具体事物“这个人”具有“工人”的性质,“那匹马不是棕色的”则断定某一具体事物“那匹马”不具有“棕色的”这一性质,这种断定某一特定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是单称判断。如果主项是普遍概念,如“人”、“马”,那么一般使用“这个”、“那个”等单称量项,如果主项是单独概念则毋需使用,如“斯大林是领导人”,“最后在上面签字的是朱可夫”。除了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还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逻辑漫谈简介 >逻辑漫谈目录 > 九、骇人的270号命令——性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