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军队结构与编制体制
的发展,核国家先后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核打击部队。如:苏联军队由五个军种构成,即战略火箭军、陆军、防空军、空军和海军;美国军队有四个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战略核力量分属海军和空军,设有专门的战略空军司令部统辖洲际导弹部队和战略轰炸机部队,在参联会下设立联合战略目标计划参谋部集中指挥战略核力量;中国在陆、海、空军以外设立管理和指挥战略导弹部队的第二炮兵。随着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美军在80年代还建立了专门负责航天计划的机构。此外,各国军队中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兵种。例如:许多国家的陆、海、空三军中都有担负不同作战任务的导弹部队;使用直升机的机降部队;专门从事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的电子对抗部队等。传统的步兵逐步发展成为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几千年来一直是重要突击力量的骑兵基本消失或不再用于作战。

    变化之二表现在各军种和兵种在军队总员额中所占的比例方面。随着空军的迅速发展和战略核力量的出现,陆军和海军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美国是海洋国家,到80年代,陆军和海军分别占军队总员额的1 /3 稍强,空军占1 /4 强,其余为战略核力量。苏联是大陆国家,但到80年代,陆军所占比例已不足一半,空军与防空军合计超过海军一倍。其他主要国家陆军仍占一半以上,空军普遍取代海军成为第二大军种。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空军和海军比例较高,发展中国家陆军比例较高。在陆军中,步兵所占的比例急剧下降,装甲兵、炮兵以及战斗保障兵种和后勤保障兵种迅速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步兵已全部摩托化,仅占陆军总员额的百分之十几。在美国陆军重型师中,可徒步作战人员仅占百分之几。

    变化之三是战斗兵种的比例逐渐下降,保障兵种的比例逐渐上升。随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侦察、通信、工程、电子对抗等战斗保障兵种和军需、运输、维修、卫生等后勤保障兵种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军队中保障作战的勤务部队人数已超过作战部队。在战后的和平时期,虽然保留较多的作战部队,勤务部队仍占40%以上;如把军队文职人员计算在内,作战部队的比例不足40%;在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参战部队中勤务部队一般占一半以上。在苏联和其他发达国家军队中,勤务部队也保持较高的比例。特别是空军,勤务人员一般要占2 /3 以上。发展中国家武器装备较落后,作战部队在军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3)编制

    主要国家的军队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总部、军种、战区、部队、分队等几个层次。总部和军种前面已介绍过。战区是根据地理条件和战略方向等划定的战略区域。美国、苏联、中国等大国都设有战区。战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和协调战区内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行动。各军种的部队编制不同。以陆军为例,通常设有集团军、师、旅、团、营、连等层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理论的变化,部队编制不断改进。主要特点是合成程度和灵活性、适应性逐渐提高。在主要国家陆军中,团以上作战部队都已由多兵种合成编组。

    美国陆军在战后进行了几次编制改革。在50年代实行陆军师由五个战斗群组成的编制,60年代恢复三旅制师,80年代根据新的作战要求制定新的陆军军和师的编制。按照新编制,军是陆军基本战役军团,不固定编制,可根据战时情况编组。军以上还设有集团军,也不固定编制。标准的重型军由4 -5个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组成,并配备炮兵旅、航空旅、通信旅、工兵旅、核生化旅、宪兵旅,后方地域战斗旅、防空旅、电子战情报群等作战支援部队,以及器材管理中心、运动控制中心、支援群、弹药群、运输旅、卫生旅、自动化数据处理中心等勤务部队。师分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2.军队结构与编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