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
略威慑的同时,加强对一些地区性军事强国的地区战略威慑,其中包括有限核威慑;在保持核威慑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常规力量的威慑作用,增强战略防御力量的威慑作用;在常规战略方面,把对付地区危机和冲突作为首要战略选择,注重提高快速反应部队和战略机动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远距离战略投送能力,并在若干重要地区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沿军事存在;在核战略方面,也转向主要应付地区冲突和地区性军事强国,主要目标是抵销仍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原苏联核力量以及摧毁敌视美国的地区性国家可能拥有的制造和部署核武器的能力,因而将以全球核防御和有限核打击为基本出发点;努力维系、加强和扩展原有的联盟关系。美国正根据地区防务战略调整军事力量和军事部署。

    由于稳定的世界政治和军事新格局还远未形成,美国的军事战略仍在调整中。

    (2)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积聚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发展成为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另一个超级大国。与美国不同的是,苏联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与科技实力较弱,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极大的局限性。冷战开始后,苏联强烈感到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的包围。在冷战期间,苏联积极争取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环境,以尽快增强经济实力,赶上和超过美国;同时竭力巩固和扩大在战争中取得的各种权益,逐步削弱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苏联的军事战略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演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苏联军事战略最初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

    二次大战结束时,尽管苏联拥有规模庞大、经验丰富的陆军,但美国在武器装备质量上占据优势,并且处于核垄断地位。鉴于苏联所处的劣势地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斯大林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项战略方针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战争准备,但不对外发动进攻;一旦遭到进攻,首先实施战略防御,并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防御的稳定性,随即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争取战争的胜利。所以,这是力求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以便争取时间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方针;也是以传统的常规军事力量(主要是陆军)为基础,准备在欧洲进行大规模常规战争的方针。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战略方针相比,这项方针更加注重战略防御,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战前突出强调进攻的倾向。这项修改是在总结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苏联认为,这种战略防御是被迫采取的,是有计划地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的,因而是一种暂时的战略行动;随之而来的反攻是特殊、复杂的进攻形式,目的在于摧毁敌人的主要进攻集团,夺取战略主动权,为尔后的进攻创造条件;战略进攻仍将是战略行动的主要类型和实施战争的主要方法。在制订和实施这项战略方针的同时,苏联加紧研制核武器、火箭和远程轰炸机。到50年代初,苏联已拥有少量原子弹,并开始研究核武器的出现对军事战略可能产生的影响。

    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苏联的经济已经从战争造成的严重破坏中恢复过来并有所发展,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实力仍远落后于美国。此后几年间,苏联的核力量迅速发展。1954年军队开始装备核武器,1957年发射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1960年组建战略火箭军。随着核力量的发展,军事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从赫鲁晓夫执政时起,特别是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在苏联领导层和苏军内部,就核武器出现后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作战方法等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60年代初制定出新的军事战略。新战略的主要依据是:未来的战争一旦爆发,将很快扩大为世界大战,不可能把战争保持局部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