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回 王重阳设教行道德孙不二装疯学神仙
    词曰:

    一心要度七金莲,阐教敷扬体自然。口口流传无上道,接后贤。大道分明在目前,无为窍里觅先天。偃月炉中擒玉魄,炼真铅。(右调《浣溪沙》)

    却说那王孝先到了全真庵的山门,见两旁镌着一联云:

    尘情看破,欲登九品莲台,可往吾门求觉路;世事悟空,要免三途苦趣,须来此处问迷津。

    孝先想道:“此联真乃度人的一片实情。”只见内中走出一位道长,头挽三髻,三绺长须,品格异俗,神气卓然。

    且说马丹阳自师父南行以来,日间必要来到庵中料理事务,夜间回转家中,与不二共修玄功。此时正欲回家而去,走出山门,只见来了一位客人,年纪不过三十上下,生得天姿玉骨,雅品超群,上前问道:“这位先生,贵府何处?到卑庵有何贵事?”那孝先急忙行礼,答道:“愚下本府文登县人氏,姓王,名孝先。早闻宝庵有位重阳师父有道,奉母之命,特来访师,伏乞师父指示。请问师父仙姓法号?”丹阳道:“贫道姓马,草字丹阳。闻先生之言,远方人氏特来访道,真个难得!可请进庵中。但家师南游,归期不定,权且在小庵安歇几天,再作商议。”遂送进客堂,吩咐知客,将这王先生安单。丹阳回家。不表。

    至明日午傍时候,有人来报师父回庵。众人急忙著衣戴冠,出门迎接。只见一大群的人拥住师父,男女围绕,不知其数。你道这些人从何而来?原来这重阳真人在此庵中阐教度人,声名浩大,遐迩咸闻。这四维的男女,凡好善者,皆来皈依门下。见师父南游回来,一路见之,俱来迎接。丹阳等上前行礼,接进师父,再与长真等见礼,一路风霜辛苦说了一遍。

    丹阳引进王孝先,上前拜见师父,将孝先的情由说了一遍。重阳道:“既有真心向道,欲投吾门,必立大愿。自古道:修行者无愿不立,无愿不成。”那孝先听师之言,就对天盟誓道:“我王孝先投师皈道,倘有违师背道,破戒犯规,生遭惨死,殁堕地狱,永无出期。”重阳见其实愿真心,向孝先道:“我今将汝改名处一,字通净,可号玉阳。”复命刘大德上前拜见诸位师兄,又吩咐道:“我将你改取法名处玄,字通妙,赐号长生。汝二人可择日改换衣装竖髻。”刘、王二人拜了师父,次拜师兄道友毕,各回丹房,一心修身。不表。

    话说重阳自归全真庵,忆师之言,立愿普化三洲,同归五会。五会者,一曰平等,二曰金莲,三曰玉华,四曰三光,五曰七宝。乃设一榜,随所在处悬之,文曰:

    窃以平等者,为道德之祖,清净之源,乃金莲玉华之本,三光七宝之宗。普济群生,遍照世俗。银焰充盈于八极,彩霞蒸满于十方。人人愿吐于黄芽,比比不游于黑路。玉华者,神之祖;金莲者,气之宗。神气相结,谓之神仙;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境缘,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域,性在清虚之境,惟愿人人达此,个个皆入此境矣。

    重阳真人将此榜文一悬,有先辈云游者见之,叹曰:“愿力洪深,可称王升再世也。”

    辛卯夏,来改元乾佑。起居郎范成大自金还,知钦宗崩于金。

    壬辰,以虞允文为左丞相。冬十二月,朱烹著《资治通鉴纲目》成,明礼义,谨学术,不言释道二氏之事,恐异君民之心。时吕祖见宋帝敬天勤民好道,故乐周旋行化:过华亭,以丹活樟树;游江陵,以言格傅升。太常王纶守岳州,有回道人上谒曰:“公乃荆州狂僧,名些,复数世而投为公。”纶愕然曰:“能知数世来因,乃仙也。”更欲与言,忽失所在。纶遂告疾还家,精思仙道。后遇柳仙授其丹道及尸解之诀,后尸解去。太常卿刘洪荐朱熹为枢密院编修,不至。宋帝谓其廉退可嘉,诏以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闻张平叔得道,在崇道观遐举飞升,深企慕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莲仙史简介 >金莲仙史目录 > 第九回 王重阳设教行道德孙不二装疯学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