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回 山水娱情名流惊艳 桑麻闲话村老谈心
    话说赵鼎锐与吉庆和正在那里换衣服,预备去游半山寺,只见书童小芸来报:“杜相公来了!”赵鼎锐听说,一面叫请进来,一面向吉庆和道:“这位姓杜的是与小弟同年,也是江宁县籍,名宏字海秋,家住贡院西街,为人极豪爽,极诙谐,书法亦极精妙,家君亦极赏识,与小弟又最为莫逆,昨日约游半山寺的即是此人。”说著小芸已将杜海秋领进来,赵鼎锐便道:“小弟正拟去访,不期兄已惠临,失迓得很。”杜海秋道:“小弟在舍候之良久,未见驾到,故此前来奉约,请快点罢,日已近午了。”

    一转身看见吉庆和,便道:“这位可是吉兄么?”赵鼎锐道:“正是。”杜海秋忙著与吉庆和作了个揖道:“荒唐之至,久仰之至,小弟只顾与伯英谈心,竟不曾检点到此,望勿见罪。”吉庆和道:“岂敢,岂敢,小弟常闻伯兄道及大名,久思造访,皆未如愿,今幸远临,有失迎迓,亦复荒唐之至。”赵鼎锐笑道:“大家荒唐,大家久仰,爽性大家勿罪罢。但是日已近午,我们还是吃过饭去,还是不吃饭呢?”吉庆和未及回答,杜海秋自大声道:“伯英你也太女子气,要吃饭就吃饭,也不是做文章,还要咬文嚼字的揣摹,可不笑话。”赵鼎锐听说,忙催著开了饭,大家吃过,即便同去。

    一路上谈谈说说,颇不寂寞,不上一会已到山下,望上去却不过高,即由著石台坡慢慢走上,只见黄叶半凋,丹枫欲老,迎面一座土墩,墩上竖著一方石碑,上写“晋太傅谢公之墓。”吉庆和见了,因羡道:“原来此地就是谢东山的故事,遥想当日围棋赌墅,丝竹延宾的时节,何等豪迈,何等风流!今虽黄土一抔,犹觉啧啧人口,藉非有此韵事,不待千百年后,久已湮没无闻,那里还有人来此游览昵!这就不愧地以人传了”。杜海秋道:“此处无甚趣味,我们再上去瞧瞧。”说著三人又走了二三十层土坡子,才上山顶,登高一望,面临石郭,背倚台城,九曲清溪,环绕其下,真是水清见底,曲折萦回,自北至东,徐流不断。大家又赞羡了一回,这才转身到半山寺。进了山门,有道人出来伺候,寺门内房屋并不过多,道人便先领著去各处游玩一回,然后进至一局亭上坐下,道人去泡了茶,一旁垂手侍立。杜海秋问道:“这寺内共有几个僧人,怎么不见一个,却往那里去了?”道人道:“此地游人稀少,香火无多,和尚安插不住,故无僧人住持,只有庙祝看守。”杜海秋问道:“这庙祝姓什么呢?”

    道人道:“名唤王大,就是小人。”吉庆和道:“你多大岁数了,家中还有何人?”王大道:“小人今年六十三岁,妻子死了七八年,并无儿子,只留下一个女儿,今年十六岁,就是父女两个在这寺里照应香火。”吉庆和又道:“你刚才说这里既无香火,又少游人,你父女平日却将什么使用呢?”

    王大道:“不瞒三位老爷说,平日间或碰著两位老爷来此游玩,丢几文茶钱。香仪是从来没有的,老爷们的明见,单靠只几个钱父女两个一日三餐那里得够呢,却多亏我的女儿整日里做些针黹,剩些钱贴补著度日,今日我女儿又去拿生活,还未回来呢。”赵鼎锐道:“你女儿的针黹想必是好的了,但是那些粗生活不值什么钱,必须拿些细的才好。”王大道:“老爷的明见,可不是这样呢!粗生活讨回来,自早至晚剩不了三四十个钱,倒是那细的虽要用点心做,钱却多几倍呢!曾记去年冬月里,小人因有件事,看看又要过年,须要三五两银子用,正是没处想法。该应天不绝人,却当女儿那日到京货铺子里去讨生活。那铺子里有位掌柜的先生,就对女儿讲起城南有个富户人家,要做一付平金线的扇套子,要照北京城里那样做法。因为那些女工会做的少,就问我女儿可会不会,如果做得好,是二两五钱银子一付。我女儿听说,巴不得有这种细生活,那里还推出去不做呢,当时就揽了回来,不上十日就做成工送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朝金粉录简介 >南朝金粉录目录 > 第六回 山水娱情名流惊艳 桑麻闲话村老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