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六
    河南道十六

    泗州

    泗州临淮郡,今理临淮县。《禹贡》徐州之域,星分斗宿四度。周十二州,又为徐州之境。春秋时宋地,故曰:“宋人迁宿。”又在宿之封内也。七国时,齐之南境。秦为薛郡地。汉髙祖分薛郡立东海郡,又为东海郡地。元鼎四年,分东海郡别为泗水国,封常山宪王子商为王,领县三,都凌。又按:凌在今郡北二百四十里,当宿迁东南古凌城是也。至玄孙靖王时国絶。武帝末,分沛置临淮郡之厹音求犹县,即此邑。故有东海、沛、临淮三郡之地,皆今州界也。后汉以其地合下邳国,兼置徐州,领郡国五,理于此。晋置宿预县,属淮阳国。宋为南彭城、下邳二郡地。后魏亦为下邳郡,兼置东徐州。自晋至后魏,为宿预县不改。后魏末,又于此置东徐镇及宿预郡,后又为东徐州,又为东楚州。陈太建五年,改为安州。后周建德五年改为东楚州,兼立宿迁郡。大象二年改为泗州。隋改为下邳郡。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又为泗州,领宿预、徐城、淮阳三县。贞观元年省淮阳县入宿预,以废邳州之下邳、废涟州之涟水来属。八年,又以废仁州之虹县来属。总章元年,割海州之沭阳来属。咸亨五年以沭阳还海州。长安四年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二年,河南道采访处置使嗣鲁王道坚奏移州就临淮,即今理也。天宝元年改为临淮郡。干元元年复为泗州。

    元领县七,今三:临淮,盱珆,楚州割到。招信。濠州割到。

    三县割出:涟水,为涟水军。宿迁,入淮阳军。下邳,入淮阳军。

    一县废:徐城。并入临淮。

    州境:

    东西二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一十八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一千七十里,西北至西京一千四百七十里,西北至长安二千三百三十里,东至楚州二百二十里,南至淮水一里与盱眙分界,西至濠州二百一十里,正北微东至海州五百四十里,东南至盱眙县以淮水分界,西南至濠州同上。东北至海州界海口四十里,西北至埇桥四百二十里,西北至沂州六百七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皇朝管户:主七千三百三十,客一万四千五百九十六。

    风俗:

    《汉书》:“鲁分野,其人好学、尚礼义、重亷耻。其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然好学愈于他俗。”

    姓氏:

    下邳郡三姓:陈、祁、谷。

    人物:

    陈婴,盱眙人,东阳少年杀其令,欲立婴为王。婴母曰:“吾自为汝家妇,未闻汝先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婴乃止,封棠邑侯。鲁肃。临淮人,家富。周瑜求粮,肃有米二囷,各三千斛,直指一囷与瑜。

    土产:

    绢,赀布,絁。

    绢,赀布,絁。

    临淮县:旧八乡,今六乡。本徐城县地,地当水口,为南北御要之所。长安四年分徐城地置。开元中移郡于此。

    甓山有祠,在县西五十里,居山顶。古老传云:“石大如斗,树无三尺直,木约高三丈。”隋大业十二年,赵征君于此读书,时人慕其德行,遂立祠。遇旱,州人祈祷。磬石山《郡国志》云:“即《尚书》所谓‘泗濵浮磬’。”红蓝河在县东十里,上有土桥,南入淮,其河上源有村,取红蓝河为名。故隋炀帝宫人种红蓝于此,以名焉。徐偃王庙在旧徐城县北三十里故徐城内立庙。挂剑台在县旧徐城北三十里,古大徐城东北,临朱沛水,今无余址。故徐城一名大徐城,即古徐国也。在徐城县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云:“故徐国也,其城周十二里。”又《郡国志》云:“薄薄城,即徐偃王权造。故曰薄薄城,今呼为故故城。”呉城亦名高平郡城。在旧徐城北三十里,东临废通济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