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毛泽东引兵井冈
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

    工农革命军实行的民主主义制度,对军队内部实现政治上的团结,对军事技术与战术的提高,对干部的改造与锻炼,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所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的民主主义。”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是三湾改编的核心。它为我党如何建设自己的军队进行了最早的也是一次较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开始形成。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但历史表明,三湾改编“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对建设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新型的人民军队起了重要作用”。李立:《革命摇篮井冈山》,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忆资料,1987年。

    会见宁冈代表

    三湾来了兵的消息,很快传到宁冈。在“是军是匪,无人探悉”的情况下,袁文才当即将农民自卫军从砻市撤至茅坪。他没有料到的是:三湾村中的“毛司令”却给他写来了一封信,信的主旨是恳求与袁部合作,共谋大业。

    信是由一位姓李的本地老表送至茅坪的。袁文才当即召集在茅坪坚持斗争的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龙国恩及自己身边的主要头目一起商讨。当时,参加会议的农民军司书陈慕平告诉袁文才:毛泽东是共产党的中央委员,是我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的老师,他前不久在湘东赣西领导了秋收暴动。陈慕平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人员的诧异。他们没有料到秋收暴动这么快就失败了,一时,众说纷纭。有的表示担忧,有的支持去接头,有的提出要提防弱肉强食。袁文才、龙超清认为:毛泽东是党内同志,也就是自己人,既然来了信,就理应去接头。但是,因不摸底细,确要防止“鸠占鹊巢”。于是,袁文才修书一封给毛部,婉言拒绝毛部上山,请毛部“另择坦途”,并决定由龙超清、龙国恩、陈慕平为代表,去三湾与毛部接头。

    据前几年新发现的文献资料,袁文才当年给毛泽东的信是这样写的:

    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大鹏。贵军驰骋革命,请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

    龙超清一行三人携信于10月2日到了三湾。毛泽东立即在“泰和祥”店铺接见了他们。毛泽东阅信后不为所动,仍未改“上山”初衷。他诚恳、耐心地向他们说明了工农革命军的上山意图、政治主张。仍表示希望同袁文才部合作,一道开展革命斗争。龙超清等也表示欢迎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可先到离三湾30里地的古城,好安排袁文才与毛泽东见面。事毕,毛泽东见龙超清三人徒手而来,就送了三支枪给他们带回去。

    毛泽东在三湾会见宁冈代表,对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毛泽东的“上山”思想至此得到了初步的落实;二是袁文才豁然大度,主动打开“山门”,为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了一个好头。在此,不妨援引两件敌伪资料予以佐证;

    一、《宁冈土豪陈家骏等报告该县红军活动情况》云:“宁冈之不靖也,湘赣之不靖,推原始无袁文才不能勾引毛泽东,无毛泽东焉能结合朱德?”

    二、《宁冈历年来惨遭赤祸真相》云:“……十月问毛泽东突自萍乡败来……邑中共党谢汉昌、陈慕平曾在广东时为毛之学生,得讯遂介绍袁文才前往接迎。”

    毛泽东在三湾会见宁冈三个代表,实际上也是上山前的一次调查。通过会见和谈话,毛泽东对湘赣边界和井冈山的情况有了更深入、具体的了解,才下了“上山”的决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目录 > 第二章 毛泽东引兵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