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毛泽东引兵井冈
存了60支枪,宁冈的党组织依然在坚持斗争。袁文才、王佐部还联合安福王兴亚及莲花的农民自卫军,大战永新城,解救了永新县在反革命白色恐怖中被关押的革命同志。同时,这里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盛产大米、油菜、竹木,可供军需。这里的山势雄伟,可进可退,易于藏兵,有回旋余地,并且远离南昌、长沙、武汉等大城市,是反动统治势力薄弱的地方,而革命的影响不但可以影响湘、赣两省,而且可以影响两省的下游。
因此,在这样的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长期的武装割据,无疑是很理想的。与会同志除少数人外,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但在这时,袁文才的代表却提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请革命军“另择高山”。袁文才代表的“另择高山”,同袁文才信中的“另择坦途”,意思是一样的。毛泽东见状,即向袁文才的代表晓以大义,陈述利弊,并靠着龙超清等的帮助,说服了袁文才的代表。何长工:《秋收起义和引兵井冈山》。
古城会议是三湾前委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初步确定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为我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对此,何长工说:“从三湾改编到古城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和建立根据地的一些重大问题。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和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点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熊寿祺说:“在宁冈把伤病员安顿在山上,这实际上已经是上了井冈山了,并且在那时就进行了一部分地区的打土豪。当时有个团长(三湾改编时提升起来的)不愿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毛委员向他斗争,这表明毛委员这时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思想已经固定下来了。”赖毅同志说得更加直截了当:“我认为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终点就是宁冈古城。因为:一是在这里确定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二是古城会议后兵分两路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活动,如果进军目的地未到达,部队是不会分散行动的;三是确定了在茅坪设立后方,在茅坪安家。”韩伟也回忆说:“古城会议后,我们送了一百多支枪给袁文才部队,接着,我们……于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外,还有两件参考资料亦可佐证。一是铁心的文章说:“工农革命军来到宁冈的升乡(即古城——引者注)……我们的毛仁兄召集所有的党员同那些代表(指宁冈的龙超清和袁文才的代表——引者注)开了一次党的联席会议。毛仁兄说:袁文才同志是非常革命的,他经营此间已有多年的基础和经验,我们决定和袁同志在一起。到这个时候,毛泽东才落草井冈山。”二是宁冈土豪于1930年向江西省府的报告:“民国十六年十月间,毛泽东突自萍乡败来,始占其中心古城街……于是,至观井冈山之险,固足以守,于是伏机始定。”《宁冈土豪陈家骏报告该县红军活动情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考资料。
大苍会见
古城会议上,毛泽东心诚意笃,说服了袁文才的代表,部队得以进山。但这毕竟不是“山大王”袁文才亲口应允的,事态究竟如何发展,还得听袁文才的。于是,会后,毛泽东向龙超清提出,明日他想见见袁文才,进一步商谈有关问题,请他即与袁文才商定。
龙超清当即赶到茅坪,向袁文才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袁文才当时颇为感动,他没有想到毛泽东这样的“中央才”,居然这么谦和。继而一想,却提出:应该见面,但地点安排在茅坪与古城之间的大苍林风和家里。这是袁文才的精明独到之处:大苍会面,一来显示了自己礼重朋友,亲出远门相会;二来阻挡了毛泽东等进入自己的“巢穴”茅坪,谈不成也不至让外人知道“内情”,三来可试探一下毛泽东是否真心实意,是否有吞并之意。
龙超清没有挑明袁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