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
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等等。正是这些策略的适当,加上边界的有利地势,虽然敌人“以数倍于我”之兵力,几次“进剿”根据地,然而不但未能破坏此割据,而且“此割据对湘赣两省的影响,则有日益扩大之势”。1928年的“八月失败”,正是湖南省委及其代表杜修经等人违背了“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的策略,贸然分兵冒进湘南的结果。毛泽东在总结“八月失败”的教训时强调指出:必须“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在军事上“最忌分兵冒进”,在地方工作上“最忌把人力分得四散,而不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那种把在军事上主张推进战略,在地方工作中主张建立中心区域坚实基础的主张斥之为“保守主义”的错误意见,正是红军“在湘南失败的根本原因”,“这种痛苦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时时记着的”;“红军大队若无湘南之行,则八月间红军的扩大是没有疑义的”;“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
毛泽东在总结了湘赣边割据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认为“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只要利用正确的策略,前途和希望是很大的。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很大意义的”。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把湘赣边界割据的胜利同夺取全国政权的宏图联系起来考虑,并精辟地指出:“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可见,毛泽东身在井冈山,放眼全中国,他已经把井冈山的红色区域,视为“全国政权的取得”的重要基地和胜利起点。虽然在边界割据斗争中,由于敌人的“进剿”和封锁,给根据地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毛泽东认为,“这种困难,在全国总政权没有取得以前当然是不能免的”,湘赣边界“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同一篇文章中,曾三次使用“取得全国政权”的字样,这种深邃的思想和科学的预见,充分地说明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夺取全国政权胜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充分说明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在井冈山时期就已见端倪,显现雏形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眼光和气度,所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新突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新创造。这一思想理论的确立,为我党探索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迈出了坚实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红色政权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创立了红色政权的理论,但不等于就形成了完备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这其中所形成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井冈山时期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础上创立的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