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卷·谋战
    【原文】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①春秋时,晋平公②欲伐齐,使范昭③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④觞⑤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⑥。公曰:寡人之樽进客。

    范昭已饮,晏子⑦彻⑧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⑨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⑩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⑾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⑿〔闻之〕曰:不越樽俎⒀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⒁

    【注释】

    ①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

    ②晋平公:春秋晋国国君,悼公之子,名彪,在位二十六年。

    ③范昭:春秋晋国大夫。

    ④齐景公:春秋齐国国君,庄公之弟,名杵臼,在位五十八年。

    ⑤觞(shāng):古代盛酒器。这里作动词,以酒招待的意思。

    ⑥樽酌:樽(zǔn),本作尊,酒杯;酌,斟酒、饮酒的意思。

    ⑦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字平仲。

    ⑧彻:通撤。

    ⑨太师:同大师中国古代乐官名。

    ⑩成周之乐:马本及诸本皆作成周公之乐,与史载不符,故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校改。成周,古地名,即西周的东都。成周之乐,谓周天子之乐曲。

    ⑾瞑臣:谓眼睛失明之臣。春秋晋国著名乐师师旷生而目盲,善辨声乐。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自谦之意,未必也是盲人。

    ⑿仲尼:即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⒀樽俎:俎(zǔ),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樽俎,即盛酒肉的器具,这里指筵席。

    ⒁本篇史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提示】

    本篇以《谋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问题。它认为,当敌人谋划战争伊始,我就及时运用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使其因图谋败露而向我屈服。本篇引自孙子上兵伐谋一语,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换言之,也就是运用谋略打破敌人的战争企图,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孙子所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的。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说不以兵力直接与敌人交战而又能够战胜敌人。可以认为,这是孙子对战争所希图达到的理想目标。但是,必须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力量处于优势,形势非常有利,并且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主观指导,才有可能不经流血牺牲而达成全胜这一理想目标。如果忽视客观条件,片面强调谋战而否定兵战的必要性,则势必陷入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泥淖之中,而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是战争指导者不可不加注意的问题。

    春秋时晋平公为了进攻齐国,先派范昭往观齐国政情。齐相晏婴运用其智谋于宴饮之间挫败了范昭的多次挑衅,从而阻止了晋国即将攻齐的战争图谋。这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例证。晋国之所以打消进攻齐国的战争企图,固然是晏婴以其聪明才智和计谋挫败晋使范昭肆意挑衅的结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齐国自桓公开创的霸主地位,虽然到了景公时期已经丧失,但齐国仍不失为中原大国之一。晋平公要发动攻齐战争,对此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这也正是他首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战奇略简介 >百战奇略目录 > 第一卷·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