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卷·车战
    【原文】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①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军车。②。

    晋凉州③刺史杨欣失羌戎④之和,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⑤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隆⑥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如何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对曰⑦: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限〕腰开弩三十六钧⑧,立标拣式,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隆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⑨,虏木机能⑩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车,路狭则为木屋⑿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⒀等率万金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能⒁等与木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⒂

    【注释】

    ①偏箱、鹿角车:皆为中国古代的作战兵车。偏箱车的车箱系木板制成,置放兵器于其上。作战时,车与车相连,前后相接,连成方阵,可用于平原旷野上作战。鹿角车,则是用削尖的树枝插在偏箱车前后,以防敌接近。

    ②广地则用军车: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作地广则用鹿角车营。

    ③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④羌戎:古族名。羌,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戎,旧时中原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⑤帝:指西晋武帝司马炎。

    ⑥马隆:西晋名将。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人,字孝兴。少而智勇。晋武帝时,任东羌校尉,封奉高县侯。

    ⑦对曰:马本及唐本、王本皆脱,今从汪本补。

    ⑧钧:中国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一钧为三十斤。

    ⑨温水:即武威东之温围水。

    ⑩木机能:羌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史载原作树机能,《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英宗嫌名(曙)而援引时改树为木。

    ⑾八阵图:中国古代作战的一种阵法。

    ⑿木屋:即用木料制成,四面开孔,置于车上,既便于观察敌情,又可抵御矢石击伤。

    ⒀猝跋韩、且万能:皆为羌族的部落首领,但《资治通鉴》卷80《晋纪二》称其为鲜卑人。

    ⒁没骨能:羌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⒂本篇史

    【提示】

    本篇以《车战》为题,旨在阐述车战所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在作战中的作用问题。它认为,凡与敌步、骑兵交战于平原旷野时,要实施车战,即用偏箱车或鹿角车布列成方阵对敌,其作用主要有:一可增强部队战斗力,二可阻挡敌人冲击,三可整饬和约束队伍不乱。恩格斯在论及欧洲骑兵发展的历史时,明确指出:至少在军事史上,战车比武装骑手的出现早得多。(见《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卷1《骑兵》,战士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我国古代也是如此。据文献记载,车作为作战装备而用于战争之中,在我国至迟在商周时代已经比较普遍了。但从战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武器装备的进步,战场条件的变化,此种只利于在平原旷野行动的车兵,逐渐为步、骑兵所代替;战车由主要用于冲锋陷阵的进攻性装备,变为运输辎重或作为防御作战的障碍物了。

    本篇正是从防御障碍物的角度,阐述了偏箱车、鹿角车在作战中的作用问题。这与战国以前所讲到的战车和车战问题,是不尽相同的。

    西晋咸宁五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战奇略简介 >百战奇略目录 > 第一卷·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