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卷·雪战
愬命令李祏率领号称“突将”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李忠义为副将;李愬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主力;李进诚率领三千人为后军担任后卫。部署停当以后,李愬下达命令说:“只管向东前进!”唐军东行六十里时天已黑了,进至张柴村,将该地守军全部歼灭,然后命令部队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干粮,整理好马笼头、马缰绳、马鞍子以及铠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装备。当时,天正下着鹅毛大雪,凛冽刺骨的寒风刮得军旗破碎,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唐军人人都认为此番必死无疑。这时,众将校请示下一步行军方向,李愬明确而坚定地说:“到蔡州去取吴元济的首级。”众人听后惊惧失色,相对哭泣说:“咱们果然中了李祏的奸计了。”可是,由于大家都敬畏李愬,所以没有敢于违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时候,雪下得更大。李愬这时一面派遣一支轻装部队南下切断朗山敌人的增援道路,一面出动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它通往蔡州道路上的桥梁。唐军自张柴村折向东南,又走了七十里,进至蔡州城下。该城旁边都是饲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叫士兵击打池中处于静止状态的鹅鸭,让它们发出叫声以掩盖唐军行进声响。最初,从吴少诚(吴元济养伯父)雄据蔡州对抗朝廷命令以来,唐军已有三十多年不能进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一向不加防备。李祏等率军乘敌酣睡不备,首先登上城墙,部队紧随其后,杀死了守卫城门的敌兵,只留下打更人继续敲梆报更,然后打开城门,唐军全部进入城中。鸡鸣天亮时候,雪已不下了,唐军活捉了吴元济,然后押往京师长安,至此,淮西地区完全平定。

    【赏析】

    本篇以《雪战》为题,旨在阐述雪天对敌作战所应采取的战法问题。它认为,如遇下雪不止的坏天气,在侦察获悉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可秘密派兵实施偷袭,就能打败敌人。战争的实践表明,天候气象条件,是影响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风雪交加的恶劣天候,既不利于军事行动,也往往是人们极易麻痹松懈的时候。因此,在此种天候下作战,既要防止自己丧失警惕而为敌人所乘,又要捕寻敌人可乘之隙而袭击之,这历来是善于用兵者所极为重视的问题。唐代李愬雪夜袭击蔡州之战,便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利用风雪天候奇袭成功的著名夜战战例。蔡州,是淮西割据势力吴元济的老巢。从唐德宗二年(公元786年)吴少诚据蔡州,到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吴元济被平定,吴氏称雄蔡州对抗唐廷,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平定淮西吴元济,是唐宪宗时期所进行的旨在维护国家统一的进步战争。作为唐军主帅的李愬以其成功的军事指挥艺术,而赢得了这次雪夜奇袭作战的胜利。李愬在作战指导上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根据敌情实际和气象条件,运用分化瓦解的策略手段和雪夜奇袭的巧妙战法,这是取得此次作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李愬把政治劝降与军事进攻紧密结合起来,先后争取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祏等将领,这不仅分化瓦解了吴元济的势力,而且由于充分信任和重用真心投降过来的将领,从而为制定奇袭蔡州的战略计划提供了真实情报和可行谋策。李愬作战指导的另一特点是,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把奇袭蔡州的时间选在敌人最易麻痹的风雪凛冽的黑夜,乘“蔡人不为备”(见《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之隙,一举破城,全歼守敌,活捉了吴元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百战奇略简介 >百战奇略目录 > 第十卷·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