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原始章第一
    原始章第一

    注曰:【道不可以无始。】

    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之根本,立身成名的道理。’

    释评: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统而言之囊括了东方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若用自然规律来代替古人之所谓‘道’,仍不足以明其精微玄妙;用文明礼貌来代替‘德’,不足以明其瑰伟高超。以道为体为因,以德为用为果,济世以仁,处事以义,待人以礼,可以说这就是经世治国之根本,谋钍、权变之准绳,涉世、立身之起点。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曰:‘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释评:道、德、仁、义、礼,本质上是一个原始本体的五个范畴之外化,无论三教还是其他用于治国兴邦的思想体系,无不将道德作为改造世界的根本。老子说:由于世风日下,人们距离天道本有的和谐、完美越来越远,人心日益丧失先天的淳朴、自然,矫情、伪饰成了人们必备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教育世人,当用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只好提倡仁爱。当人们的仁爱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时,就呼吁要用正义,在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性的礼制来约束民众了。

    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因时因势之不同而权变使用的结果,实际上是一而五、五而一的不同说法、解释罢了。

    道者,人之所蹈(蹈犹走路也),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注曰:【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之间)。大而八纮之表,小而芒(纤)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

    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故知道鲜矣!)

    王氏曰:‘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释评:我们终生奔波,日夜忙碌,人人离不开运用世间万物以成就大大小小的繁杂事务。然而,并不知晓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道体的本有功用(包括我们人自身在内)而已。如果我们以空灵虚静之心去体味时空之奥妙,似乎恍兮惚兮地能感觉到一些个中之真味,可是一旦忙乱起尘世琐事时,就又变成〝摸象的盲人〞了。

    其实,道体对宇宙万物的包融太广阔、太伟大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动静休止,言谈仪表,大到无边际的宇宙,小到纤细的草籽内核,哪里没有道体的存在呢!用‘仁’或‘智’这类字眼来表述它,那只不过是崇尚‘仁’或‘智’的人强加给它的名称罢了。至于老百姓,虽然时时刻刻离不开它,事事处处都在运用它,但是却不知晓它到底是什么。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注曰:【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

    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

    求(至)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者)也。】

    王氏曰:‘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简介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目录 > 原始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