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译序
百多年后(晋末),此书由盗墓贼得到了,从此,《素书》才流传于人间。然而,所传播的也只仅仅是黄石公的文字而已,至于他备极深邃精湛的含意,哪里是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

    我个人曾有这样的看法: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未尝不是互相作用的,古来圣贤对这个问题都会竭尽一己的心力,唐尧非常敬畏地尊循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将天体七政(日、月、五行)运行的道理运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顺了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洪范九畴》—一为五行,二为敬用五专,三为农用八政,四为协用五纪,五为建用皇极,六为又用三德,七为明用稽疑,八为念用庶征,九为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傅说(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绩卓著,与伊尹齐名)常陈述自然规律;文王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周公设立天地四时之官,又设立三公,调和治理各种政事;孔子欲行无言之政;老子以常有、常无作为立议的开端。

    《阴符经》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其哲学思想、理论认识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鬼神莫测的变化,尚且都逃不了吾人的学说,何况是讲究上下级关系的刑名之学、爵位大小的度数之说一类的问题?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曾使用这一条,劝汉高祖封韩信为齐王,奠立楚汉相争的成功基础。

    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曾使用这条计谋,劝说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安抚了开国的功臣。

    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使用这一条,劝说汉高祖取消分封六国后裔为侯。

    书中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招来商山四皓(西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贤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路)里先生,因避战乱,而遁迹隐居于商山,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汉高祖即位,欲延致为官而不得;后高祖欲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吕后用张良计策,以厚礼迎四人到朝廷,随太子见高祖,高祖见太子得此四人说:‘羽翼成矣。’于是打消废太子之意。见《史记》留侯世家。),使高祖决心立太子刘盈为帝。

    书中说:‘吉莫吉于知足。’张良使用这条计谋,提出愿受封于留地,告老不问世事。

    书中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良使用了这条计谋,抛弃了人世间一切享受,跟从赤松子周游四海去了。(赤松子,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为帝喾之师。《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颜师古注:“神农时为雨师。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想想看,运用黄石公的几句遗粕弃滓,尚且能够灭掉秦国和项羽,而使刘邦开国称帝,更何况是对《素书》能够全然掌握、确实理解的人呢?

    自从汉朝以来,研究文学、辞章的学者甚多,真正懂得造化大道的人极少,像诸葛亮、王猛(十六国时前秦大臣,有政绩)、房玄龄(字乔,有政绩),裴度(中唐大臣,有政绩)等人,虽然号称一代贤明的宰相,他们对于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全然加以理解,这就是此书之所以不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的原因。

    我认为:‘有’为万物之母体,‘无’为天地之原始。“能超越‘有’、‘无’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够大道用之于‘非有非无’之间的就是神异之人(此两句言道无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白话素书浅释简介 >白话素书浅释目录 > 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