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提要
本无束缚,名缚不缚妄想。

    总而言之,一切不自知觉的心理取著,迷信于知见,认实有其事,皆妄想,皆颠倒见,皆自惑于心地缘起法,皆属假造的有为法,皆不实如幻,是名为:执一切假立有为法为实有的世俗世界观,其世界观心理表现的主要形式是知见分别心、概念、言说、判断推理等。若对此自心缘生现象,缺乏应有的警惕与自觉,落在我执烦恼,必滑向危险。经文

    如缘言说义计著,堕建立(肯定)及诽谤(否定)见(知见),彼言说妄想,建立于诸法(实有自性、我执),以彼建立故,死堕泥犁中(地狱)(卷三)。

    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味,因缘譬喻(相似表述),采集庄严(论点采用事相说明,煞有介事,外在事相与知见习气展转相生,积重难返),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能自觉通达内心实况),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卷三)。

    佛陀自已,并不执著语言文字,自称我某夜成道,至某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说而不执),缘自得法住(随缘济众,内安本分,不随缘生,而安于自心现量缘境常住),故我作是说: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觉自心地,即真实)(卷三)。

    世人念动于概念、文字,信认以为真,随言语流转,不觉内心缘起颠倒,滑入世俗见、长期混迹于三有世界观中,烦恼痛苦难免。若一味自以为是,执我著境,认得真切,斗争索取,无有休止,必以自讨苦吃告终,甚可哀愍,故吾人当警慎。

    六、救助观

    自觉即救助,内观自心实况,即救助观。所谓觉自心现量于吾人内心无明缘起知见洪流中,若内觉反省,明白自心现状,即脱离世俗观执外境实有的习惯路线;明白系由内心分别之无明缘起而成外有,外有非有,乃心境自显,即获救助脱苦趣以之扩大而帮助一切众生脱苦趣,是名广大救助观。佛说

    譬如藏识,顿分别自心观自觉圣趣(卷一)。

    宴坐山林,(作)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住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爱业、无知,如是等因,是悉已超度(卷一)。

    ⑴善分别(觉)自心现(实况);⑵观外性(存在)非性(没有实存);⑶离生、住、灭见;⑷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卷二)。

    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卷二)。

    云何摄受(佛)法?谓觉自心现量(卷三)。

    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自心现量,不著外性(卷三)。

    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缘起)作事,(而不知自觉)非诸圣贤(卷四)。

    以上各卷中作了少许摘录,可见觉自心现量为极好方法。克实而论,此为禅宗本地风光、直指人心之实践,赅顿渐而行此时、此处现观:可观外界空虚;可离世俗知见;可超度生、死、有、苦海;可安隐快乐;可摄受佛法;可明缘起性空,渐入《中观》理趣;可顿悟阿赖耶识,达唯识至境即如题解所示,以觉自心现量之方法,达佛说一切皆心境之世界观;可作三乘渐修;可证涅槃妙乐何不乐而为之?

    吾人欲除烦恼,离痛苦得救助,提高心理素质,美化人格情操,乃至渐修入道,由量变达质变,竟至顿悟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顿为显示不思议最胜境界譬如藏识(卷一)。若舍觉自心现量之自觉观察法,是无他途可行的。

    此为救助观。

    七、道行阶次

    在觉自心现量修证途中,声闻、缘觉、菩萨各有阶次,自具特色。

    六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卷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目录 >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