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提要
之知见,概括具体感观境像、施设名称,建立抽象概念,并挟第七识意根,付予名、相以实有存在而显示诸相末那识专司执我存在与带质有存在(但以其不真,故称非量),从而假立起质碍世界,也就是物化世界,或佛教认为的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以唯识观看,此三有世界纯属虚拟幻境,是颠倒梦想的产物。此颠倒见,尤以第六意识、第七意根为魁首,故断然指明意识意根知见、计著,虚拟名相实有为妄想。所谓颠倒六、七摄前五,拟本分心境为外在实有,实为颠倒谬见!而此心境,不论其染净全属如来藏,无一丝毫之外境。

    如来藏赅括染净,由净转染为妄想,由染返净为正智。

    经文以大海喻如来藏如如净识,以波浪喻前七等带质颠倒的妄想染识。卷二中说:譬如巨海浪,斯由(妄想)猛风起,藏识海常住(清净),界境(缘起)风所动,种种(名相)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外境染相)。七识亦如是:(与八识海)心俱,和合生(染识外境相波浪)

    由此,心地如如境,因无明颠倒妄想,转化为外境界生,故名相等染境,皆由妄想而起。

    这是唯识观对世法名、相、妄想产生的评述。

    以下关于出世法:

    正智者:(觉悟到)彼名相(实有)不可得。(名相等三有世间,被正智勘破,无外在性可得,即证悟回自心如如本位。)

    知名相不生(不生,即没有外在实有事物产生),是名如如(不生不灭的本分心地像)(卷四)。

    名相等世间法相,原为知见概念摄感官境而虚拟出的存在,无实在性可得。若自觉名相不生,无存在,即回归到如如境;所谓正智即妄心归正觉之智,也称平等智(真妄平等),显如如境。详释见下文。

    这是对正智、如如等出世法的说明。以上略释五法。

    B、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之关系:

    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归于五法(五法为唯识观纲领,摄世出世间法尽)。

    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由第七识执我、带质,并由第六识摄前五识立名,共同执名相为实有存在,此存在即妄想自性或遍计所执自性,此妄想自性乃能执的分别心[六、七识]所虚拟出的存在,并没有真实性)。

    若依彼妄想(依缘于境界,作见知妄想,施设名称,认外境实有,物相实有,五感官境实有实乃心所之幻境),生心、心(所)法(心能生名称,是由于依缘于心所之境,见《俱舍论》),名(称概念依物相)俱时生,如日光俱(光物同显,名相同生),(起)种种(名相)分别,分别(诸相)执(为实有),是名缘起自性(心依靠心所缘境而虚立名称,于是名相俱生摄境[前五识]起名显第六识功能;认境[前六个识]实有是第七识功能。六七和合而生缘起自性或称依他起性于是心生种种法生外有的自性存在就产生了。但是缘起自性仍为诸识和合虚拟而成,没有真实性)。

    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卷四)。

    正智即当下平等智,明了外物当下与心境平等不二,令物返心,证如如境圆成实性;《唯识论八》所谓平等、正智杂无漏之心一切妄想,故无漏如如、真心与妄有之心平等不二;《唯识论十》所谓反于第七识之我见而达无我平等之理,我见与如如清净无我平等;《大乘义章三》所谓正智者,了法缘起无有自性缘起有自性相,与如如清净无自性相,平等不二。正智实证境就是心地本分如如境,即依生灭假相而证入本无生灭之如来藏,故不可坏就是成自性或称圆成实性。

    自性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如来藏即阿赖耶识,赅染境相,妄想染相即识藏;净相即如如。不二而二,二而不二);意(即意根末那识,为执我、带质、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目录 >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