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提要
,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花。(同上)

    真实无生并无外物产生的缘起法,缘起运作并不灭,观察有为法的缘生假相,犹是镜中虚空花,虽显现而非实有。如银屏影像,虽显动像,实则底片之相未动,其显生动像,却无实相可生。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一切无所有,其皆是言说。(同上)

    能摄心即当有因起动,所摄境即相因等显现,都布置出实有假相,应舍离这些惑乱见,没有已生当生之事,一切无所有,都是内心概念在动用文字言说,施设名相,摄持感官五种现量境,在描绘外有世界、实有实法的虚拟妄想。

    由此可知,一般认为《楞伽经》仅是唯识经典看法,是很不全面的,经文对缘起性空,即中观思想中一切法空,一切无所有理念也作了透彻开示。

    2、性空不在知见(之无)

    然而,一切无所有、无生的实证境,即缘起性空本无所生的内证境,如同阿赖耶识一样,也属内证的,即同样不可以下降到知见的层面而说其为无,如八识,亦不可用知见来说其为有。知见认有,佛说即同外道,若以知见认缘起性空为无,即恶劣断灭见,比认有更次,下文极富辩证哲理深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已)得无妄想(之内证境)者,见(到妄想)不生相已(后),随(即再将内证境与妄想设立的外在俗境,进行)比(较)思量,(由此)观察不生妄想(之内证境),(可以)言(说此内证境为)无耶?

    佛告大慧:

    (并)非观察(到)不生妄想(之内证境),(就可以)言无。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妄想(虚拟之实有境界)者,(是)因(为设立)彼(有外境产)生(的缘故)故。(譬如,妄设之有,)依彼(心理概念中的牛)角(设想,而)生(彼外在实有牛角之颠倒)妄想,(实则,概念角是)以依(感官直觉之)角(境,而)生(实有感)妄想(的)。是故,言(说概念乃是)依因(于感官直觉境的缘)故。

    离(比较概念设立与感官境界的)异或不异,故(可以明了):(并)非观察(到)不生妄想(之境界,就可以运用概念来判断:)言说(此境界为)无角。(说明如下)

    大慧,若复妄想(外在实有之概念角)异(于感官直觉之)角(境)者:则(概念角)不因(感官直觉之)角(境而)生,(因此,概念角实有之设想、言说自不成立;)

    (设)若(概念角)不异(于感官直觉之角境)者:则因彼(乃概念设立)故,(两相比较,)乃至(将感官直觉之角境作)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概念角于感官直觉之角境中。因为:概念属于意识,必然不可于眼、耳、鼻、舌、身识等感官直觉境中分析推求可得,这是被思维概念与感官直觉的特点区别所规定了的。)(所以,设若概念角)不异(于感官直觉之)角(境)故,(则)彼(概念角实有之言说)亦非(真实)性(也同样不能成立)。

    (因此,无论概念角与直觉之角境异或不异,概念言说于此)二(途)俱无(境界依据之可信)性者,(既然概念言说之判断、设立,因无境界依据自不成立,那么,因)何法?(由)何故?而(居然能用自不成立的概念)言(说来判断本由直觉观察之内证境为)无耶?(无也属概念设立,故无的判断也不成立)。

    大慧,若无(境界依据)故,无(概念假立之)角,(然而)观(感官直觉自显之)有(境),故言(说感官直觉之)兔无角者,不应作(与无概念牛角之比较)想,大慧,不正因故,(因为概念假设之境与感官直觉之境不在一个比较层面上,且兔无角之直观境,根本毋须用概念言说来确立。故)而(由概念来言)说有、无,二俱不成。(卷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目录 >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