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读笔记
的种子就像瀑布一样迁流变化,没有间断,这相续流下来的东西,凡夫、愚痴的人把它执着为我,相信这个肉体是我,或者把意识执为我。现代心理学所能了解的,只是意识方面,关于佛教讲的“八识”中的第七识和第八识,它们根本不了解。它所讲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头意识”。对于“八识”,人多容易执着为我。只有具有了甚深智慧,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了解阿赖耶识不是真正的我。如果修到“意身”的境界,我们的思想可以脱离肉体,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比如我现在想去美国,我只要观想一下,人就直接到了美国,这叫“意生身”。但是修这个法门有一定的次序。如果大家观念上认错了,把中阴身当意生身,那是错误的。中阴身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灵魂出窍。出窍之后,它也有这样的功能,可以到处飞行。八识之中的第七识是思量。我们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要拿头脑去思量,去执着。第七识所依靠的靠山是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没有善的观念,也没有恶的观念,只分有染和无染。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这个“识藏”没有打开,如果打开这个大门的话,我们的能量将是无穷的。

    现在谈谈心、物的问题。关于“唯心”、“唯物”,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衰。佛门中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即我们成佛,是靠我们这个心,而不是靠这个物。物质的来源依附于我们的正报,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物理的世界是我们的正报所带来的,这就是“唯心所生”,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唯心”的说法是,如果我的观念当中有一座宝塔,这宝塔马上就出现。《法华经》里讲,在哪个地方诵《法华经》,哪个地方就会出现《法华经》。我希望大家对于这种东西不要过于唯心、唯物地执着。

    修禅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可能会在某种境界当中执着一些东西。那么,打坐时执着于一种清净相会有一种什么效果呢?执着空无会达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可以到达色界、无色界的境界,但是生死的根本还在,还没有完全脱离生死。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了生脱死。而为了生脱死,就要把这一切都放下,不要执着,如果执着了这种清净的境界,将来就难以了生脱死。也许几百万劫之后,还是要投胎做人,在六道中轮回。宋朝有一位出家人在打坐时出现一种情况,他坐在床头这边一盘腿,一打坐,会翻一个跟头到床的那一头去。他每次打坐都是这样,无可奈何,也找不到更高明的老师来引导自己。他没办法得道,后来印度来了一位高僧给他指导了一下,告诉他这个法门应该如何确定。

    禅宗有一句话叫“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大家念佛、修行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在梦中都能见到佛和菩萨。这些“佛和菩萨”,有些是魔来捣乱,有些是感应到一定层次,佛和菩萨来为你加持。禅宗的主张是,佛来了,也不要过于欢喜,到处跟人家讲。只有几个条件可以讲:一个是自己的同参道友,能够了解自己的,有修行的,另外一个是自己的上师。除此之外,对其他人不可乱讲。如果你有了这个层次到处乱讲,这个境界很快就会失去。希望大家修到了什么法门,得到了什么感应,不要到处去吹嘘,这本身就是一种虚荣心的体现。

    下面谈一谈我们怎么样才能觉悟到自己的本心。这种觉悟要有一些条件,这些条件都比较严格,大家能够达到这些要求,是非常不错的。这些条件包括具足五缘,放弃五欲,放弃五盖。五缘的第一缘就是持戒清净。作为信徒要持五戒。第二缘是衣食丰足。你们当然要有一个工作来保持自己的衣食丰足。如果饭都没得吃,房子住不好,这边漏雨,那边晒太阳,我想大家的心也放不下来修行。所以,能够有吃的东西和住的地方,这个非常基本的条件要达到。第三缘是闲居净处,这是对出家人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要求闲居净处可能较难,因为大家需要工作,在这种环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目录 > 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