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四盘
帝究竟逃到哪里,他们断定逃到海外去了,并不一定非杀他不可,一定要知道一个下落,所以郑和三下南洋就是这样一回事,这些历史上,光读表面的历史有时候搞不清楚的,都有内幕的。

    那么这位小皇帝后来当和尚躲在哪里呢?躲在云南,始终没有暴露。永乐死了,离开宫里头几十年,四十多年,他也老了,后来等于是他的兄弟辈孙子当了皇帝,他要回宫了想回来。这个人老了,第八阿赖耶识习气又来了,最亲天下事,老遇故乡人。和尚后来回宫,没有人认识,这个新皇帝就是要杀人,冒充朱元璋的孙子是前朝的皇帝,那还得了。不过还不随便杀,结果找了宫里头,只有一个老太监年轻跟过他的,出来认,是的,就是他,他就是皇帝,老太监跪下来哭了,就是他。后来,还是在宫里头另外给他修了一个庙子、修个佛殿,养在宫里。他回来了,他的诗文很好,有人写他的一首词,记不得是谁写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穷途,漠漠平林,滚滚长江,全国都走过了,似这般寒云惨雾和愁织,诉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回来一看,雄成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就是这样一首。所以你们问这个,这个位置不好坐啦,你们哪一位来好不好,讲一句,后面要追踪,这个很难办,讲不出来就冒充不了,所以有人喜欢,大概这个人就写个条子给我,好在我还记得起来,像这些都是童子功,这首词,大概,我想想,几岁看的背来,十岁左右,十岁多一点,十一、二岁记不得了。因为很喜欢,所以我也应该当和尚,很喜欢,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出家了。

    修行之路由平地的凡夫,而想成佛成道那么简单?吃了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啊,没有的了。你们开始出家,我讲你们,不是在座诸位,你们都了不起,我这个你们是对法界里头是空的讲的,所有的人开始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修越远了。要想有所成就,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第一念发心去出家,那个心情永恒保持下去,那成佛一定成功。出家如初,成佛有余,所以《华严经》上佛说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这一句话,这句经典的文字有二种解释,可以多种解释。第一个念头看清楚参透了,就是菩提就成佛了,也可以说你开初那个动机出家,那个诚恳那个真诚的心永恒如此,你就不得了,一定成,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开始对这个人诚恳,你永远这样,开始对这个人有礼貌对这个人好,永远初次,那就不得了,就怕不是哦。永嘉大师禅宗集看看,开始怎么说的,一步一步,等于一个很浓缩的菩提道次第,你不要轻视永嘉大师禅宗集。尤其你们想学密宗正统的密宗,我告诉你,假使六岁或者八岁出家,先修福德资粮,应该服务都做了,然后磕大头、拜佛,整个身体趴在地下,不是显教那么拜,显教那么拜也可以,我也拜啊,要磕满十万个大头,拜佛天天拜。

    你想我在当年闭关,上山下山我早晚还是一样拜佛,一个人没有断过,譬如我几十年每天晚上施食,等于你们说放焰口、放蒙山、焰口,每天晚上施食从来没有断过,出家如初,学佛动机开始就是是这样。换句话,我几十年生活念念求得菩提中,没有变过,现在拜佛我比你们还拜得厉害,假使拜,还比你们轻快灵便,也是一种功夫啦。学密宗先磕头满十万个大头,拜佛十万拜,那是学密宗,学一切有计数字,拜一拜,计数字哦。这些还不算修福德,基本的修法,先求消业,然后等等一切修完了,马上要学经教,三藏十二部《大藏经》全套都要搞会,不过现在,五十年前我已经看到西藏有些小喇嘛根本自己也不大看了,看不完一本经,读不完,都要找老修行教的,结果有些就花一点钱供养,叫人家来,请别的和尚来给他念经,念一部大藏经,所谓过拢,翻过一下,这是干什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禅七日简介 >南禅七日目录 > 第三十四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