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下卷 灵枢篇 卫气行
间而同步运行。太阳运行一星宿的时间称为一舍,卫气在人体循行一周又十分之八。口行二舍,卫气循行三周又十分之六。日行三舍,卫气循行五周又十分之四。日行四舍,气循行七周又十分之二。口行五舍,卫气循行九周。日行六舍,卫气循行十周又十分之八。日行七舍,卫气循行十二周又十分之六。日行十四舍,卫气循行二十五周及余数的十分之二。这样,太阳运行周天的二分之一,由白天进入夜间,卫气也由阳气进入阴分。刚刚进入阴分时,由足少阴肾经传注于肾脏,由肾脏注入心脏,由心脏注入肺脏,由肺脏注入肝脏,由肝脏注入脾脏,由脾脏再传注到肾脏而成为一周,和白天卫气行于阳分二十五周一样,夜间行于阴分也是二十五周。所以,夜间太阳运行一舍的时间,卫气在阴分也是运行一周又十分之八弱,卫气在阴分循行二十五周以后,出于目内眦而进入阳分。一昼夜卫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次,可是按照上述每舍卫气运行一周又十分之八弱计算,太阳运仃二十八舍,卫气循行共计为五十周又十分之四,这样就有一个十分之四周的余数,包括阳分的十分之二周和阴分的十分一周。因此,平时人们略卜入睡导旦基而酿牺抑出古日古嘛就是这十分之四周的余数造成的。

    【原文】黄帝日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日分有多少[1]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2],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3]者,百病不治。故日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提要】本段指出了针刺候气的标准,并指出了候气对针刺治疗的重要意义,同时详细地阐述了具体的针刺方法。

    【注释】[1]分有多少因为白天和夜晚的长短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白天的阳和夜晚的阴并不是平分的,经常是各有多少不同,故称分有多少。

    [2]各有分理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昼夜阴阳之分各有一定的规律。

    [3]失时反候失时,指没有掌握住气机运行的时机;反候,指没有候气,与气机运行规律不相合。

    【白话解】黄帝说卫气在人体的运行,上下循行往返的时间不固定,如何选择时机而进行针刺呢?伯高说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不同,昼夜也有长短的差异,春夏秋冬各个不同的节气,昼夜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律。对此可以根据日出时间为基准,此时标志着夜尽昼始,为卫气行于阳分的开端。以铜壶滴漏来计时,一昼夜水下一百刻。所以二十五刻恰是半个白天的度数。卫气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环周不止。到了日没时,标志着白天结束。这样,根据出没来确定昼与夜,再根据昼夜长短来判断卫气的运行出入情况,来作为针刺候气的标准。针刺时,要等到气至时再下针,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失去时机,违反了候气的原则而胡乱用针,则任何疾病也不能治愈。候气而刺的方法,对于实证,应当在气到来的时候针刺,属于泻法;对于虚证,应当在气运行过去之后针刺,属于补法。这就是说在气行盛衰之时,诊察虚实而进行针刺。所以说,细心谨慎地审察气的运行部位而进行针刺,就叫做把握住了时机。病在三阳经,必候气在阳分时进行针刺;病在三阴经,必候气在阴分时进行针刺。

    【按语】"候气而刺之"是《内经》"因时制宜"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文】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目录 > 下卷 灵枢篇 卫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