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九、南下路上多磨难
    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的白莎喇嘛寺庙里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张国焘一面攻击中共中央的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一面要仿效列宁和第二国际决裂的办法,成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公然打出了分裂主义的旗帜。由于张另立“中央”的事来得太突然,会上有些干部都傻了眼,就连其主要的追随者陈昌浩,似乎也无思想准备,没有立即表态,徐向前更是如此。会场上的气氛异常沉闷,谁也不开口。

    张国焘要朱德表态,朱德对这种做法根本就不赞成,他重申道:“我们不能反对中央,要接受中央的领导。现在,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张又让刘伯承表态,刘伯承旗帜鲜明地站在朱德一边。张见朱、刘等人不支持,脸色一沉,但不好发作。就直接宣布了早已备好的“临时中央”名单,并以多数通过的名义,形成《决议》。《决议》中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并下令通缉”,“临时中央”总书记自然由张国焘担任,张的反党行为,此刻已发展到了顶峰。

    此次会议所作出的决议,引起原红一方面军广大干部、战士的强烈不满,就连四方面军的许多同志,都觉得荒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会上没有发言,也没有举手表决,因为他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既不理解,又很痛心。会后,张国焘曾找到他谈话,想取得徐向前的支持。徐向前明确表示不赞成这种做法,他说:“党内有分歧,谁是谁非,可以慢慢谈,总会谈通的。把中央骂的一钱不值,开除这个,通缉那个,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即便是中央有些做法欠妥,我们也不能这么搞。现在弄成两个中央,如被敌人知道,有什么好处?”

    五军副军长(原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同志就曾私下讲过:“这样的搞法是错误的,他(张国焘)搞两个中央,不是分裂是什么?共产党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同志没有出席此次会议,事后即找到徐向前、陈昌浩明确表示:“我们现在有中央,为什么还要另立中央?一国不能有二主嘛。”李先念对此事不理解,他下面的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更觉得荒唐,他对李先念说:“政委,这成立个中央,怎么比我们成立个支部还简单。”

    李无奈地摇摇头,叮嘱郑维山道:“要注意教育部队,掌握部队,要对党员对干部进行加强团结的教育。”

    1935年11月,张国焘为贯彻实施他的南下方针,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通道,实现在川康边创建根据地的计划。立即以“中革军委主席”的名义,发布了《绥崇丹懋战役计划》。该计划将红四方面军八万余人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先后向大小金川沿岸进发。大小金川地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沿途皆深山绝壁,峡谷激流,不便大部队展开作战。这次战役一开始,红军就显得十分被动,而川军则爆发出惊人的战力。两过草地的红军指战员不怕疲劳、困难,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战斗。共击溃敌川军六个旅,毙俘敌三千余人。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张国焘以前一直对南下作战抱乐观估计,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退入四川时,与数倍于己的川军交手从未尝到败绩,在短短两年时间,队伍从当初的一万余人发展到十万之众,建立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是什么原因促使四川各路军阀不惜血本,空前的团结起来,与红军作拼死一战呢?原来,在红军尚未入川前,总揽四川大权的军阀刘湘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在临行前,刘湘已打定主意,那就是:与红军作战,有百害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五军团传奇简介 >红五军团传奇目录 > 九、南下路上多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