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一等和次等

    昭明太子的标题叫做妙行无住分。妙行无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讲修行,妙行修佛法的意思。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这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布施,也是内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内布施、外布施。我们中国禅宗后来流行一句话──放下,这个话就是布施,一切丢开。人生最难的就是丢开,真丢开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内布施。作到了内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这里佛告诉须菩提内布施的法门,复次,白话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诉你。第一等的,佛怎么说我们还记得吧?须菩提问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服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义。

    第一义很难懂,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取经,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震旦中国来的,很辛苦啦,功德圆满,你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当唐僧带领三个徒弟到图书馆门口取经的时候,守门的说:拿红包来。孙悟空气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说:你不要动粗了,这是最后一步,不然我们那么辛苦,不是白费了吗?我们没有钱却有一件袈裟,拿到当□里当了,给他红包。孙悟空又气又骂的,迦叶尊者很难为情,所以庙子里塑的迦叶尊者,都是歪著脖子缩著头。其实西游记只是,最后拿到了经典到了山门口,孙悟空跟师父吵,说那个老和尚靠不住,还要我们红包,要把经打开看看,结果发现佛经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唉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复次是差一点的,有字的经。真正的经典啊,一个字都不须要,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这个是第一义,就是一张白纸。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现在复次只好讲差一点的。

    无所住

    佛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就是这一句话。\

    此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此心随时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经错了,因为你住在空上;如说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气脉上,都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没有了,心中不存。连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坏事当然不会去做了,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评你,骂你两句,你气得三天都睡不著觉,那你早住在那个气上。今天有一个人瞪你一眼,害你夜里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个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无所住,我们看这一边,那一边就如梦一样过去了,没有了;回头看另一边,这一边做梦一样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作不到无所住,我们永远放不下,小狗没有喂啦!老爷没有回来啦……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就是统统放下。下面告诉我们所谓不住色的布施。

    不住色

    什么是色?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刚经说什么简介 >金刚经说什么目录 > 第四章 妙行无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