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官政二
不是这个妇女的丈夫,大家都认为井深看不清而无法辨认,请求打捞出尸体再查验。张杲卿说:这么多人都分辨不清,为什么这个妇女偏偏就能知道井里的死人是她丈夫呢?于是就将这个妇女抓起来交给有关官员进行审讯,发现果然是这个妇女的奸夫杀了她的丈夫,她也参与了这桩谋杀案。范仲淹重农抑商【原文】庆历①中,议弛②茶盐之禁③及减商税。范文正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⑤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⑥有害也;今国用⑦未减,岁入⑧不可阙⑨,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⑩;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注释】①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年)。②弛:解除,免除。③茶盐之禁:文中指对私营茶盐的禁令。④范文正:范仲淹。⑤但:只,仅。⑥甚:很,极。⑦国用:这里是指国家的用度。⑧岁入:指每年的税收收入。⑨阙:通缺,缺少。⑩赋役:田赋力役的合称。封建时代除地租外,还要调用民力若干天,称为力役,后世也可另收丁税代替劳役。清代以后,赋役则成为田租的专称。寝:停止,平息。【译文】宋代庆历年间,有人提议要放宽盐和茶叶专卖的禁令以及削减商人的赋税,范仲淹认为不可行。因为征收盐和茶叶税,仅仅是分掉商人的一部分利润而已,对商人征税,并没有(对商人的利益)造成多大损害。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没有减少,每年的税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向茶山盐池和商人征收,就必然要向农民收取。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还是向商人征税。当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先节省国家的各项开支;国家的用度有了盈余,就应该先宽减对农民的税收和劳役;然后才可以考虑到商人。因此,开放私营茶叶和盐的禁令,减免商人的税收都不是眼前急办的事情。于是为商人减税的议论也就平息了。三公宰相王钦若【原文】真宗皇帝南衙日,开封府十七县皆以岁旱放税,即有飞语①闻上,欲有所中伤。太宗不悦。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开封府放税过实,有旨下京东、西两路诸州选官覆按。内亳州当按太康、成平两县。是时曾会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爱其识度,常以公相期之。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体不轻,不宜小有高下。冀公至两邑,按行甚详。其余抗言放税过多,追收所税物,而冀公独乞全放,人皆危之。明年,真宗即位。首擢②冀公为右正言,仍谓辅臣曰:当此之时,朕亦自危惧。钦若小官,敢独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注释】①飞语:蜚语,指无根据的话。②擢:提拔。【译文】真宗皇帝任开封府尹时,开封府十七个县都因为当年干旱而减免了租税,当即就有流言飞语传到太宗皇帝的耳朵里,想中伤真宗。太宗不高兴。御史们观察出皇上的心意,就都上书批评说开封府减免租税太过头,皇上下旨让京东、西两路各州选派官员去复查。其中亳州应当复查太康、成平两个县,当时曾会任亳州知州,王钦若是他的幕僚。曾会欣赏王钦若的学识、涵养,常常认为他将来会做到三公宰相。这次曾会就派遣王钦若前往,并且叮嘱他说:此行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差错。王钦若到了那两个县,寻访调查非常仔细。其余地方的官员都危言租税减免过多,要求追缴应缴纳的租税,而唯独王钦若请求将租税全免,人们都认为他这么做很危险。第二年,真宗即位,首先提拔王钦若为右正言,并且对辅政的大臣说:在那个时候,朕自己也恐惧不安。钦若一名小官,却敢于独自为百姓伸张正义,这是大臣才有的气节。从此以后,王钦若被破格提拔任用,最终做到了宰相。吏无常禄【原文】天下吏人①,素②无常禄③,唯以受赇④为生,往往致富者。熙宁⑤三年,始制⑥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之弊。是岁,京师⑦诸司岁支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目录 > 官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