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补笔谈卷二
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注释】①范雍(?1046):字伯纯,洛阳人。屡为边帅,好谋而少成。官至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卒谥忠献。【译文】宝元元年(1038),西夏大军包围延安七天,延安城几次接近失陷。侍御史范雍为边帅,忧形于色。这时有个老军校站出来,自称:我是边地人,已多次经历被围城的战役,那时的形势有和今天相近的。党项人不善于攻城,最终不能攻下围城,今天的事万万不用担心。我可以立下军令状担保,如果我的话不灵,我甘愿被杀头。范帅赞赏他的豪言壮语,一时人心也为之稍稍安定。战事平息之后,这位军校大受奖赏提拔,人们谈起能知兵、善应敌的人,都首先称道他。有人对他说:你竟敢放肆胡言乱语,万一事不应验,是要伏军法的。这位军校笑笑说:你没动脑子想想,如果城果然被攻陷了,谁还顾得上杀我?当时也不过是要姑且稳定军心罢了。王和尚【原文】种世衡初营青涧城①,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世衡延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留岁余,崧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滨于死者数矣,崧终不伏,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毅然不顾。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过,聊以相试耳。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崧默然,曰:试为公为之。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崧,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以此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遇乞,虏人之谋臣也。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因疑遇乞,舍崧,迁于北境。久之,遇乞终以疑死。崧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朝廷录其劳,补右侍禁,归姓为王。崧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世衡本卖崧为死间,邂逅得生还,亦命也。康定之后,世衡数出奇计;予在边,得于边人甚详,为新其庙像,录其事于篇。②【注释】①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洛阳人。官至环州知州兼环庆路钤辖,为一时名帅。清涧城:今陕西清涧。②《宋史种世衡传》记载法崧本姓王,名光信,骁勇善骑射。初以熟悉边境地区山川道路,常为世衡出兵作向导,世衡奏以为三班借职,并为之改名崧(亦作嵩)。及受世衡派遣入夏,被夏人囚禁于陷阱中,备尝艰苦。后来西夏内乱,其大臣野利等被杀,元昊有意与宋讲和,遂遣法崧回。鄜延经略使庞籍疏上其事,言其劳苦及离间之功,乃迁崧官为三班奉职,又因崧自陈而继迁侍禁、閤门祗侯。其他宋人笔记所说亦互有异同,而以沈括此条所记较为详悉。【译文】种世衡最初营建青涧城时,有个紫山寺僧人法崧,刚毅果决有谋略,以敢于为忠义献身自称。世衡招纳他为门下客,任其恣意放纵,供他挥霍的钱财无数。法崧酗酒赌博,无所不为,世衡对他愈厚待。过了一年多,法崧也对世衡深深感恩,不怀疑世衡对他的信任。有一天,世衡忽然发怒,对法崧说:我对你如此厚待,而你竟暗地里与羌人勾结,为何负我?命人拽下去铐上刑具,囚禁起来,捶笞拷掠,极其严酷。一月之内,法崧几次被折磨得要丧命,而到底不认罪,说:我法崧是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目录 > 补笔谈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