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效力篇
   37·4夫文儒之力过于儒生,况文吏乎?能举贤荐士,世谓之多力也。

    然能举贤荐士,上书日记也(1)。能上书日记者,文儒也。文儒非必诸生也(2),贤达用文则是矣。谷子云、唐子高章奏百上(3),笔有余力,极言不讳,文不折乏,非夫才知之人不能为也。孔子,周世多力之人也,作《春秋》,删五经,秘书微文,无所不定。山大者云多,泰山不崇朝办雨雨天下(4)。夫然则贤者有云雨之知(5),故其吐文万牒以上,可谓多力矣。

    【注释】

    (1)日:根据文意,疑系“白”字形近而误。“下记”、“奏记”、“白记”,汉时人们常说的话。下同。

    (2)诸生:疑“儒生”之误。

    (3)谷子云:名永,字子云。西汉人。博学经书,工笔札,善言灾异,累迁光禄大夫。前后上书四十余事,专攻帝身与后宫。后任大司农。唐子高:名林,字子高。汉时沛人。王莽时做官,封侯,以敢提意见著称。

    (4)崇:终。办(辦):根据文意,疑系“辨”字形近而误。本书《明雩篇》有“不祟朝而辨雨天下”句,可一证。递修本作“辨”,可二证。辨:通“遍”。雨:根据文意,疑后一个“雨”字是衍文。

    (5)夫:根据文气,疑是衍文。知:通“智”。

    【译文】

    鸿儒的能力超过儒生,何况是不如儒生的文吏呢?能被推荐的贤人,世人都认为他们能力强。这样说,能被推荐的贤人,都会给君主或长官上奏记了。能给君主或长官上奏记的是鸿儒。鸿儒不一定是儒生,凡能贤明通达著书写文章的就是鸿儒。谷子云和唐子高上了近百次章奏,笔下有功夫,能毫不隐讳地说尽自己要说的话,而不缺乏文采,这不是有才智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孔子是周代能力很强的人,他写《春秋》,删改五经,对罕见的书籍文章,没有不删定的。山大云就多,泰山最大,它的云形成的雨,不到一个早晨就下遍了天下。那么贤人都有像泰山云雨般的智慧,所以他们能写出万片以上木简的文章,可以说是能力相当强了。

    【原文】

    37·5世称力者,常褒乌获(1),然则董仲舒、扬子云,文之乌获也。秦武王与孟说举鼎不任,绝脉而死。少文之人与董仲舒等涌胸中之思,必将不任,有绝脉之变。王莽之时,省五经章句皆为二十万(2),博士弟子郭路夜定旧说(3),死于烛下,精思不任,绝脉气灭也。颜氏之子(4),已曾驰过孔子于涂矣,劣倦罢极(5),发白齿落。夫以庶几之材,犹有仆顿之祸(6),孔子力优,颜渊不任也。才力不相如,则其知思不相及也(7)。勉自什伯(8),鬲中呕血(9),失魂狂乱,遂至气绝。书五行之牍,书十奏之记(10),其才劣者,笔墨之力尤难,况乃连句结章,篇至十百哉!力独多矣!

    【注释】

    (1)乌获:传说是古代的大力士。

    (2)章句:分析古书的章节和句读。这里作解说讲。

    (3)博士:官名。参见3·3注(13)。这里指注解和讲授儒家经书的官吏。郭路:人名。

    (4)颜氏之子:指颜渊。

    (5)罢(pí皮):通“疲”。

    (6)顿:困顿。这里是精疲力竭的意思。

    (7)思:根据文意,疑是“惠”形近而误。本书《量知篇》有“御史之知,有司之惠也”,可证。

    (8)什:同“十”。伯:通“百”。

    (9)鬲(gé格):通“膈”,胸。

    (10)根据上文,疑本句应作“奏十言之记”,才能与“书五行之牍”对文。记:文体的一种。这里指奏记一类公文。

    【译文】

    社会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衡简介 >论衡目录 > 效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