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②,其人足心必热,谷气③下流故也。

    【注释】

    ①熨:火疗法之一,《千金方》有熨背散,是以乌头、细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川芎、芍药捣筛,醋拌绵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

    ②卓然而痛:突然感到头痛。

    ③谷气:水谷之气。

    【译文】

    太阳病的第二天,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医生反而用热熨疗法来熨病人的背部,导致出汗很多,火热之邪乘虚内入于胃,胃中津液枯竭,于是出现躁扰不宁、谵语,病经十多天,若病人出现全身颤抖、腹泻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即将解除。若火攻后病人腰以下部位不出汗,反见呕吐,足底下感觉冰凉,大便干硬,本应当小便频数,但反而不频数而量少,想解又解不出,解大便后,头猛然疼痛,并感觉脚心发热,这是水谷之气向下流动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太阳病兼里热,误火后的两种变症及自愈机转。

    【原文】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①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②则欲衄,阴虚③小便难。阴阳俱虚竭④,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⑤。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注释】

    ①两阳:风为阳邪,火亦属阳,中风用火劫,故称两阳。

    ②阳盛:邪热炽盛。

    ③阴虚:津液不足。

    ④阴阳俱虚竭:气血都亏乏。

    ⑤捻(niǎn)衣摸床:手指不自觉地摸弄衣和床。

    【译文】

    太阳中风症,用火法强迫发汗,风邪被火热所迫,血气运行失去正常规律,风与火相互熏灼,使肝胆疏泄失常,病人身体则会发黄,阳热亢盛,迫血上出就会出现衄血,热邪灼津,阴液亏虚就会出现小便短少。气血亏乏,不能滋润周身,就会出现身体枯燥、仅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阳盛而阴亏,则腹部胀满,微微气喘,口干咽喉溃烂,或者大便不通,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谵语,严重的会出现呃逆、手足躁扰不宁、捻衣摸床等症,若小便尚通畅,示津液犹存,病人尚可救治。

    【评析】

    本条讲火劫发汗的各种变症与机转及其预后的推断。

    【原文】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①,亡阳②,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注释】

    ①以火迫劫之:用火法强迫发汗。

    ②亡阳:此处的阳,指心阳,亡阳即心阳外亡,神气浮越之谓。

    【译文】

    太阳伤寒症,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阳外亡、神气浮越,出现惊恐狂乱、坐卧不安的,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评析】

    本条讲误火而致心神浮越的变证与治法。

    伤寒脉浮,是病邪在表,当以麻黄汤发汗,或桂枝汤解迹误用火法劫迫出汗,致汗多而损伤心液,阴不能敛阳,心阳随之外泄,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心阳外亡散乱,于是发生惊狂卧起不安。较烧针而致的烦躁为重,所以治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一以温复心阳,一以镇浮越之心神。因芍药性味酸寒阴柔,非阳虚所宜,故去之;因病势险逆,故方名救逆。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