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原文】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译文】

    太阳与少阳并病,反而用攻下治疗,使结胸形成,出现心下硬结,腹泻不止,汤水不能下咽,烦躁不安。

    【评析】

    本条讲太少并病,误下致成结胸危候。

    太阳病邪在表,固不可下,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亦不可下,太阳邪并少阳,虽然已渐入里,但还未至里实,反用下法,遂致邪内陷而成结胸症。本症不仅心下满硬,而且下利不止,水浆不下,邪结正伤,胃伤则气逆而食不入,脾伤则气陷而利不止,脾胃机能行将败绝,而邪结不去,正虚邪扰所以心烦。此时补泻两难,预后大多不良。

    【原文】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①,但气痞耳。

    【注释】

    ①濡:与“软”同,柔软的意思。

    【译文】

    脉象浮而且紧,主太阳表症,误用了下法以后,浮紧变为沉紧,遂成痞症。按之柔软,因为仅是气分的痞结。

    【评析】

    本条讲痞症的成因、脉症与病机。

    痞症是以胃脘部痞塞闷满为主症的症候名称。本条补充出痞症的脉象、症状及病机特点: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的主脉,应该用辛温发汗法以解表,反而使用下法,势必表邪内陷而发生变症,痞症即误下而致的变症之一。所谓“紧反入里”,就是对误下前后脉象变化的动态描绘,实际也是对误下致痞病机的动态描绘,“紧反入里”指脉由浮紧演变为沉紧,浮紧由于正气御邪而搏于表,沉紧则标志着邪已内陷而结于里。紧主邪结,不专主寒邪。脉与症密切关连,从脉紧的由浮变沉,因知邪内陷结于里而成痞。不过这种痞症内无有形实邪,仅是无形气滞,所以又接着交代其特点是“按之自濡”,其病机特点是“但气痞耳”。掌握了这些,就不难与结胸症心下硬满而痛,手不可近,作出明确的鉴别。

    【原文】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译文】

    太阳中风,表症未解,又见下利,呕逆等水饮症,症属表里同病,治当先解表,解表症后,才能攻逐在里的水饮。若见微微出汗,定时而发,头痛,胸脘部痞结胀硬,牵引胸胁疼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怕冷的,这是表症已解,而水饮停聚胸胁,主治用十枣汤。

    【评析】

    本条讲外感表症兼胸胁悬饮的症治。

    本条讨论太阳中风的外感表症兼下利呕逆的悬饮里症,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应当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则,所以说“表解者乃可攻之”。未提中风的症状,属于省文,切不可将下利呕逆,误作中风症候。否则,其后的“表解者乃可攻之”的治疗原则,就没有着落了。下利与呕逆,乃水邪上攻下迫所致,但是仅据下利呕逆,很难与太阳阳明合病相鉴别,因而颇有必要进一步指明辨证要点:其一,漐漐汗出颇似太阳中风之表虚症,但中风症的汗出不是发作有时,今阵发性地漐漐汗出,乃因水邪外迫肌肤,影响营卫的功能所致。其二,头痛似表,但表症头痛,必有恶寒,今不恶寒,因知这种头痛,亦为水邪攻冲所致。其三,心下痞硬满,颇似结胸和痞症,但痞症不痛,结胸症虽痛却不是引胁下痛,实际上悬饮以胸胁痛为主症,此处先举心下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