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译文】

    阳明病,汗出多而口渴的,属汗多津伤、胃津不足的口渴,不能用猪苓汤治疗。因为猪苓汤能够通利病人小便,而进一步损伤津液。

    【评析】

    本条说明猪苓汤的禁例。

    猪苓汤症的口渴,虽说有阴虚里热的一面,但主要原因还是水气不化,津液不能上布,所以用猪苓汤,水汽一行则口渴自止。如果口渴是因为津伤太甚,猪苓汤则不可用。本条指出猪苓汤的作用是利小便,因而汗多胃燥的口渴禁用,这对于正确掌握猪苓汤的运用,是有参考意义的。

    【原文】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译文】

    病人脉浮而迟,表有热象,里是虚寒,泄泻完谷不化的,用四逆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表热里寒的症治。

    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运化水谷,则泄泻完谷不化。因此,见到下利清谷,就可知道是阳虚里寒。虽然兼有表热症状,也应当先温其里,这是表里症同具,里虚者应当先治其里的治疗原则。

    【原文】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译文】

    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的,饮水后,呃逆则会出现。

    【评析】

    本条讲胃中虚寒的辨证。

    胃为阳土,主纳谷,饮食入胃,全赖胃中阳气以运化。若胃阳虚衰,不能熟腐水谷,则不能饮食;阳虚则寒邪必盛,饮水不得布化,而水寒相搏,胃气不降,则气上逆而发生呃逆。但是,不能食亦有属于阳明燥热结实的。本症在治疗方面,自当以温阳驱寒为主。

    【原文】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译文】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进食的,将要发生鼻衄。

    【评析】

    本条讲鼻衄的预断。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乃阳明气分风热上炽,可能会发生衄血。所谓“能食者则衄”,并不是说能食是鼻衄的先兆,这应与“阳明病,能食者,名中风”,联系起来理解,“能食”表明是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上盛而口干鼻燥,由是推知热盛迫血上逆自清窍外溢,从而预断将要发生鼻衄。其机制即是由气入血,当然也并非绝对,假使早投清泄气分之剂,鼻衄是可以避免的。

    【原文】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①,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注释】

    ①饥不能食:言懊侬之甚,似饥非饥,心中嘈杂似饥,而又不能进食。

    【译文】

    阳明病,经用泻下法治疗,身热未除,手足温暖,无结胸的表现,心中烦躁异常,嘈杂似饥而不能进食,仅头部汗出的,主治用栀子豉汤。

    【评析】

    本条讲阳明下早,热留胸膈的症治。

    【原文】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①,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注释】

    ①小便自可:小便还较正常的意思。

    【译文】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薄(不硬),小便还较正常,胸胁部闷满依然不除的,可治以小柴胡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